龙珠

【中药材】0人已阅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来源

茄科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 (Franch. ex Sav.)Makino,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台湾、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烦热。主治恶疮,疖肿。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别名

赤珠(《药性沦》),红珠草(《福建民间草药》)。

出处

《药论性》

来源

为茄科植物龙珠全草。7~8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野;亦栽培供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毛或几乎无毛,高90厘米。茎分枝,斜开,绿色。单叶互生戌成对;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8~18厘米,宽4~10厘米,两端锐尖,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小,腋生,卜5朵簇生;花梗细,下垂,结果时上端肥厚,长15~25毫米;萼5裂,截缘,无毛;花冠淡黄色,钟状,径约8毫米,裂片5,披针状三角形,先端截头,反卷;雄蕊5,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较花丝短,柱头头状。果实球形,径7~10毫米,熟时红色。花期6~7月。

性味

《本草拾遗》:"味苦,寒,无毒。"

注意

《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功能主治

治淋病,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便淋痛:龙珠全草一至二两。洗净,酌加水煎,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疔疮炎肿:龙珠叶一握(果实亦可用),和冬蜜捣烂涂患处,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别名

赤珠、龙珠根、红珠草、类笼球草、野靛青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Tubocapsicum Dragonpeart 出处

出自1.《药性论》。

2.《本草拾遗》:龙珠,叶令人不睡。《李邕方》云,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生道旁,子圆赤珠似龙葵,但子熟时赤耳。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龙珠全草根、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bocapsicum NOMALUM (Franch. Et Sav.) Makino [Capsicum anomalum Franch. Et Sav.; Solanum anodontum Livl .et Vant.]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秋季果熟时采收果实或挖取根部,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山旁或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无毛。茎粗壮,分枝,绿色。单叶互生或成对;叶柄长不足1cm;叶片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cm,宽3-10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2-6崧簇生于叶腋或枝腋,俯垂;花梗细弱,长1-2cm,结果进上端肥厚;花萼皿状,5裂,果时稍增大而突破存;花冠淡黄色,钟状,直径6-8mm,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锐,向外反卷,有短缘毛;雄蕊5;稍伸出花冠,花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近等长于雄蕊,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7-10mm,熟后红色;种子淡黄色。花、果期8-10月。

性状

从新鲜果产中分得龙珠甙(trbocaposide)A、B[1]。

性味

味苦;性寒

注意

《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小便。主小便淋痛;痢疾;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龙珠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龙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龙船花
    下一篇 龙州线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