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香

【中药材】0人已阅

《中国药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

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

英文名 RADIX ARISTOLOCHIAE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韧皮部较宽,亦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薄壁组织较发达;木质部常有数个较长大,自中央向外成放射状排列的维管束,由导管、管胞、木纤维组成。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木香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苯-甲醇-冰醋酸(5:0.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归经

归肺、胃经。

性味

辛、苦,寒。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

马兜铃根(《肘后方》),土青木香、独行根、兜零根(《唐本草》),云南根(《本草图经》),独行木香(《纲目》),土木香(《本草正》),青藤香(《草木便方》),蛇参根(《分类草药性》),百两金、土麝(《中医药实验研究》),铁扁担(《陕西中药志》),痧药(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

《本草蒙筌》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北马兜铃。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马兜铃"条。

性状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状明显可见,木部射线乳白色,扇形或倒三角形,将木质部分隔成数条,木质部浅黄色,有小孔。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以粗壮、坚实、粉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原植物参见"朱砂莲"条)和云南土木香的根,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前者使用于甘肃,后者使用于云南。

化学成分

马兜铃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青木香(马兜铃根)粗制剂对各种动物,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对麻醉动物行静脉注射常引起骤降形式,肌肉注射则较缓慢,口服更慢。对正常不麻醉犬降压作用较轻微。在形成防御性条件反射后之大鼠,再促使其高级神经活动发生紊乱并同时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公斤),在血压有所升高(约30~40毫米汞柱)后,以青木香灌胃,亦有降压作用。对其粗制剂或精制浸膏的降压作用原理曾作了分析,认为其降压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它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无直接作用。后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其有效成分-木兰花碱,对麻醉猫静脉注射2毫克/公斤,降压作用立即出现,血压降低达50~60%,持续90~120分钟;对肾型高血压犬,6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舒张压作用尤为明显。木兰花碱不具有毒草碱样作用,而有烟碱样作用,特别是神经节有显著的阻断作用,根据猫瞬膜试验,其强度约为C0的1/3-1/2。在离体大鼠膈肌膈神经标本上,它有箭毒样作用,其效价约为箭毒的1/100~1/200。由于它是季铵型生物碱,在肠道中吸收不完全,口服需较注射量大10倍左右。木兰花碱或青木香制剂虽对肾上腺素的作用无影响,但有报告煎剂能对抗麻黄碱的升压作用。据报道,穴位注射,也能引起大鼠的降压,穴位不同,效果也不同。

②对肠胃道的作用

民间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临床上用其粗制剂,亦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副作用。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此两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种副作用。

③其他作用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精制浸膏对家兔离体子宫及猫的脾脏、下肢中的化学感受器均无甚作用。在大剂量时,有某些抗鸡疟及体外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

炮制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本经逢原》:"入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专入肺。"

性味

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注意

虚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经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虚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窜也。"

功能主治

行气,解毒,消肿。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

①《唐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疗疔肿大效。"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③《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④《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⑤《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⑥《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⑦《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⑨《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⑩《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⑾《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复方

①治肠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钱,槟榔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共研细末。每次三至六分,开水冲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鲜)三至五钱。捣汁,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③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二两。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

④治毒蛇咬伤:土青木香一两,香白芷二两。共研末,每用三钱,甜酒或温开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调敷伤口处。(《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蛇咬及粪毒:肯木香、雄黄。共研末。调酒擦局部。(《四川中药志》)

⑥治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肘后方》)

⑦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皮肤湿烂疮:青木香,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蜘蛛疮(单纯疱疹):土青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⑩治牙痛:青木香鲜品一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胃痛

小蛇参根(北马兜铃根)对溃疡病、胃炎、胃痉挛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据20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服药1次可维持6~8小时药效。用法:㈠小蛇参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或先研成粉末),用开水或酒送服。㈡小蛇参根1~2两,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㈢用小蛇参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三次。

②治疗高血压病

㈠流浸膏:以80°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0毫升,日服4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及服药次数。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50例,服药后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有20例,下降10~19毫米汞柱者17例,效果不佳13例。临床症状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心区钝痛者俱见消失;气急、失眠、头痛、头晕,多有好转或消失。本品降压效果发生较迟,一般至第3周才开始有显著降压作用。血压降低后停止服药,仍可维持一段时期而不回升,若把剂量或服药次数减少,也能起到维持量的作用。㈡精制浸膏片:每片含土青木香6克。每次4~12片,日服3~4次。治疗Ⅱ、Ⅲ期患者53例,显效15.1%,有效43.4%。血压下降最快者在服药后4天,最慢者27天。收缩压的下降较舒张压明显,Ⅲ2期患者均无效。㈢提取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观察Ⅱ、Ⅲ期患者40例,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更多者计18例,下降在10毫米汞柱以内者17例。用药在6周以上者有效率较高,时间短者疗效较低;未用过蛇根草制剂者疗效较好,反之则差。对临床症状改善不够满意。此外,有以粉剂、片剂及流浸膏交替应用,治疗84例,经服药28天以上,结果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10例(占22.6%),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者47例(占56%),总有效率为78.6%。对症状的疗效,以头痛、眩晕的消失较为显著,失眠、气促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观察到,患者心脏及主动脉无明显扩大者疗效较优,否则较差。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胃口不适,口干等,但轻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颇不一致。其中似以流浸膏的反应较为明显,提取液及精制浸膏片比较轻微。有人认为,如将各种制剂交替应用,或佐以健胃理气药,或将流浸膏上浮游的一层油质除去,或采用水煎的流浸膏,则副作用可大大减少。

③治疗咽喉,耳、齿等急性炎症

以土木香局部应用,治疗五官科急性炎症148例,治愈113例,明显好转24例,无效11例。用法:㈠用冷开水磨汁含服,治疗咽喉部急性炎症。㈡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悬剂,以棉球浸透药液充填龋洞,治疗龋齿引起的急性牙髓炎。㈢用青木香粉和秤星树根粉等量混合,加冰片少许,以酒精配成5%浸剂滴耳,治疗急性中耳炎。

④其他

药厂工作人员可因青木香引起职业性皮炎。患部先有痒感,继之发生散在的红色丘疹;严重者皮肤潮红肿胀,并有许多密集的水疱,通常1周后可消退。

各家论述

《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膈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

木香(《云南中草药选》),理木香(《中药鉴别手册》)。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膜缘木香大理木香。秋、冬挖根,去净茎叶、须根、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云南。

原形态

①厚叶木香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粗壮,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外皮淡褐色。茎极短。单叶互生,叶平铺;基生叶叶片厚纸质,阔椭圆形,长9~11厘米,宽7~9厘米,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或稍钝,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不显明浅裂,两面被短伏毛,下面有腺点;叶柄长7~8厘米,密被短柔毛,基部膨大;上部叶较小,具短柄。头状花序顶生,直径4~5厘米;总苞钟状,直径3.5~4厘米,总苞片革质,边缘具短刚毛,先端具小刺尖;花全部管状,紫色,长约3.5厘米,管部细长,冠毛3层,全部直立。瘦果无毛,有棱。花期夏季。

生于山坡地草丛、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云南西北部。

②膜缘木香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细长。茎极短。叶多数,平铺;根生叶具柄,长可达12厘米;叶卵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8~13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半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齿端具小刺状尖头,两面被糙伏毛;上部叶苞叶状,较小,羽状半裂戌不裂。头状花序多数,直径2.5~3.5厘米;总花梗长不及1厘米;总苞钟状,直径2~2.5厘米;总苞片4层,披针形,近革质,边缘膜质,全缘,先端具软骨质刺;花全部管状,紫色,长约3厘米,管部细长,冠毛全部直立。瘦果,上部有微瘤或皱纹。

生于山坡草地或石缝中。分布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③大理木香,又名:菜木香。

与厚叶木香近似,但叶较薄,羽状浅裂至中裂。总苞片革质而有褐色膜质边缘,先端钝或尖。花药基部附片常撕裂;花冠管较檐部长2~3倍;花托有钻形短刺。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云南西北及四川南部。

性状

干燥根呈长圆柱形,长4~9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和须根残痕。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可见木部黄色,皮部棕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散在多数油室。气芳香,味甜微辛。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辛苦,温。"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选》:"疏肝理气,健胃止痛。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

②《中药鉴别手册》:"治腹痛肠鸣,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研为散,0.5~1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木香

拼音注音 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

马兜铃根、兜铃根、土青木香、独行根云南根、土木香、青藤香、蛇参根、铁扁担、痧药、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英文名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 出处

出自《本草蒙筌》。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和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 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1.北马兜铃 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栽培

北马兜铃:1.气候土壤:喜温暖的气候,以湿润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2.整地:施足堆肥或厩肥后,将土地深翻30cm,作成宽约1m之畦。如采用育苗法,必须另设苗床。

3.种植:分秋播与春播两种。秋播在9月上旬,春播宜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与育苗均可。

3.1.直播:用点播或条播法将种子播下,覆土灌水即可。

3.2.育苗:在苗床上开成条沟后(沟距12-16cm),将种子播入,覆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土中水分。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30-40cm开穴定植。

4.管理:当幼苗期及定植时或阳光直射厉害时,均须适当灌水,幼苗期施氮肥1次,定植后至开花期,追肥2次,并适当加施钾肥与磷肥。植株成长时即宜搭棚,以利攀援。

性状

性状鉴别 (1)马兜铃根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脆,折断面形成层环隐约可见,皮部淡黄色,木射线宽广,乳白色,木质部束谈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香气特异,味苦。(2)北马兜铃根与马兜铃根基本相似,唯体形较小而稍扁。以条粗、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马兜铃根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

韧皮部较宽,亦散有油细胞,长35-70μm,直径28-42μm,内含黄棕色油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薄壁组织发达,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束有两束自报的中央向外分叉放射状排列,其余导管束较短,导管直径20-105μm。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拉,单粒类圆形,直径3.5-14μm,脐点呈点状或裂隙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2)北马兜铃根栓内层石细胞2-15个成群,长圆形或圆形。

毒性

青木香粗制剂之毒性较马兜铃略低,前者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5.7g/kg,后者为14.3g/kg。以100%煎剂给兔静脉注射,在1g/kg时可引起全身痉挛、瞳孔失大后小、肌肉松弛、呼吸抑制,最后心跳停止。精制浸膏较粗制流浸膏(即去除精油及醚溶性酸性成分后)毒性小5倍左右;前者之慢性毒性也很小,每日给小鼠精制浸膏相当生药2g时,生长仍能继续进行。小鼠静脉注射木兰花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0mg/kg,长期口服其10倍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青木香粗制剂给体重25g的小鼠口服0.6g,体重2kg的猫口服20-40g,均无死亡。100%煎剂给兔静注1g/kg后,可发生全身痉挛、瞳孔先大后小、肌肉松弛、呼吸抑制、最后心跳停止。青木香粗制流浸膏有催吐作用,除去醚溶性酸性成分和挥发油后的精制浸膏,则不引起呕吐反应,且毒性很小,每日2g(生药)/kg,不影响幼鼠生长。木兰花碱小鼠一次静脉注射LD50为20mg/kg,长期口服l0倍LD50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马兜铃酸灌胃和静脉注射的LD50为48.7和22.4mg/kg。

化学成分

1.马兜铃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 B、 C7-羟基马兜铃酸(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A,7-甲氧基马兜铃酸(7-methoxyaristolochic acid)A,马兜铃酸C-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C-6-methyl ether),马兜铃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 A methyl ester),马兜铃酸D-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6-nethyl ether),马兜铃内酰胺的N-六碳糖甙,青木香酸(debilicacid)和尿囊素(allantoin)等。地下部分(即块根)含 9个马兜铃烷型倍半萜(aristolane type sesguiterpenes)成分及 3-氧代马兜铃烷(oxoishwarane),粉防已碱(tetrand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2.北马兜铃根含尿囊素,马兜铃酸A、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saucosterol)。此外,还含有4,5-二氧代去氢巴婆碱(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和观音莲明(lysicamine)。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青本香粗制剂给多种动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常引起血压骤降,肌肉注射血压下降较慢,口服则更慢。青木香精制浸膏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切断减压神经和封闭颈动脉窦的高血压犬血压显着下降;正常不麻醉犬口服后,血压下降较轻微,在已形成防御性条件反射之大鼠,再促使其高级神经活动发生紊乱,并同时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kg,在血压升高约30-40mmHg后,以青木香灌胃,亦有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入阿托品,对青木香的降压作用无影响,青木香也不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青木香对血管有直接的收缩作用,对心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木香粗制剂或精制浸膏降压作用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无直接作用,青木香降压有效成分木兰花碱,静脉注射或口服,对麻醉猫,不麻醉大鼠和高血压犬,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舒张压的作用尤为明显。木兰花碱不具毒蕈碱样作用,而有烟碱样作用,特别是对神经节有显着的阻断作用,但较六羟双胺为弱,有微弱的箭毒样作用;对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无影响。因此,木兰花碱的降压作用主要与神经节阻断作用密切相关。

2.对平滑肌的作用:青木香提取液对兔离体肠管和于宫的运动无影响。对麻醉犬在位肠管及慢性肠瘘狗的肠运动,静脉注射时有轻度抑制现象,但即使口服l0倍剂量亦不引起抑制。

3.抗癌作用小鼠肉瘤37细胞与马兜铃酸100-200mcg保温3h,受到完全抑制。小鼠移植肉瘤37细胞后,1m马兜铃酸2.5-5mg/kg/d,共30天,生长抑制率为40-50%,小鼠肉瘤37,用马兜铃皮下注射5天,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期。马兜铃酸对小鼠腺癌-775亦有抑制作用,另其茎的丙酮抽出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实体型有抑制作用。

4.抗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体外实验证明,青木香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忏菌及变型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马兜铃酸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在小鼠感染伤寒沙门氏杆菌或哥伦比亚SK病毒前,灌胃马兜铃酸能提高非特异性抗体。马兜铃酸给冷血动物腹腔注射或小鼠皮下注射,能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能使注射氯霉素,氢泼尼松或环磷酰胺所致的豚鼠吞噬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无效。

5.对肠胃道的作用:民间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临床上用其粗制剂,亦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副作用。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此两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种副作用。精制浸膏对离体家兔肠管的运动无甚影响,对在位肠管(麻醉)、慢性肠痿(未麻醉)的肠运动,在静脉注射时有轻度抑制现象;口服即使增加10倍的剂量,亦不引起抑制。

6.其它作用:青木香煎剂、流浸膏和盐酸浸出液对小鼠有镇静作用。青木香醚溶液酸性部份对鸽和犬有催吐作用。其挥发油亦有催吐作用,但较弱。挥发油对猪蛔虫有毒杀作用。

炮制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鉴别

理化鉴别 (l)取本品粉末1g,加0.5%盐酸乙醇溶液7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至中性,蒸干,残渣加5%盐酸2ml溶解,l份滴加改良碘化铋钾溶液,产生检红色沉淀;另1份滴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2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热苯除去挥发油后,再用甲醇0.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马兜铃酸A制成乙醇对照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1块硅胶G板上,以氯访-丙酮-冰醋酸(8:5:o.1)为展开剂。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归经

肺;胃经

性味

辛;苦;性寒;小毒

注意

1.虚寒患者慎服。

2.《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3.《本经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虚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窜也。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主胸胁院腹疼痛,疝气痛,肠炎,下痢腹痛,咳嗽痰喘,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5-2g,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各家论述

1.《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膈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2.《唐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疗疔肿大效。

3.《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4.《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5.《本草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6.《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7.《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8.《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9.《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10.《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11.《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12.《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13.《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青木香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青木香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露兜竻花
    下一篇 青兔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