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叶墨斛

【中药材】0人已阅

《中药大辞典》:禾叶墨斛

拼音注音 Hé Yè Mò Hú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兰科植物禾叶墨斛全草。7~8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田野草丛较潮湿处。

原形态

草本,丛生,高15~20厘米。根茎匍匐,淡褐色,上部生须根。茎直立,具4~5个鞘状苞片,绿色,顶部生叶3~5片,禾叶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基部成鞘抱茎。穗状花序腋生,1~3枝,花序梗有绒毛,花小,白色,花被片外面有绒毛。

性味

甘淡,寒。

功能主治

滋阴益胃,生津液。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胃酸缺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禾叶墨斛

拼音注音 Hé Yè Mò Hú 英文名 Herb of Grassleaf Eria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禾叶毛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a graminifolia Lindl.

采收和储藏:7-8月采集全草,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0-2500m的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

原形态

禾叶毛兰,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5-20cm。根茎匍匐,淡褐色,上部生须根。假鳞茎近似于普通的茎,圆柱形,成列聚生于根茎上。顶生叶2-6枚,叶片禾叶状,长达16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成鞘抱茎,全缘,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总状花序直立,1-3个腋生,与叶近等长,花多数;花序轴密被褐色柔毛;花苞片卵形,花瓣和萼片白色,近等长;中萼片长圆形,长约8mm,宽2mm,先端钝;侧萼片近镰形,宽3mm;萼囊小,圆形;花瓣狭长圆形,宽1.5mm,先端钝,唇瓣白色带黄色斑点,短于花瓣,3裂,侧裂片叉开,长圆形,中裂片近扁圆形,具1条高褶片,先端细尖。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益胃阴;生津液。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胃酸缺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禾叶墨斛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禾叶墨斛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碱黄鹌菜
    下一篇 碗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