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花子

【中药材】0人已阅

《全国中草药汇编》:泡花子

拼音注音 Pào Huā Zǐ 别名

苦山矾、花香木

来源

山矾科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 (Retz.)Wall.,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

华东、华南至西南。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散寒清热。主治伤风头昏,热邪口燥及感冒身热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泡花子

拼音注音 Pào Huā Zǐ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山矾科植物黄牛奶树树皮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浙江、四川、福建、广东等地。

原形态

黄牛奶树,又名:水冬瓜、花香木。

常绿乔木或灌木,形态常多变化。芽及幼枝均被灰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革质或纸质;披针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20厘米,宽约6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平滑、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肋凸出,上疏生白毛;叶柄长约1.5厘米。穗状花序,腋生,无毛或有短细毛,长为叶柄的2~6倍;苞片和小苞片边缘有腺点,小苞有粗毛;花萼长约2毫米,无毛,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花冠白色,裂片长约4毫米;雄蕊多数;较花冠为长,花丝基部合生成不显着的五体雄蕊;子房下位,顶端无毛。核果球形,直径4~6毫米,顶端缢缩,宿存萼裂片直立。花期4~5月。

性味

性凉,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

散寒清热。治伤风头昏、热邪口燥及感冒身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花子

拼音注音 Pào Huā Zǐ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黄牛奶树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laurina(Retz.) Wall.Myrtus laurina Ret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石山上、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乔木。小枝无毛,芽被褐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4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很细,每边5-7条。穗状花序长3-6cm,基部通常分枝,花序轴通常被柔毛,在结果时毛渐脱落;苞片和小苞片外面均被柔毛,边缘有腺点,苞片阔卵形,长约2mm,小苞片长约1mm;花萼长约2mm,无毛,裂片半圆形,短于萼筒;花冠白色,长约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约30,花丝长3-5mm,基部稍合生;花枝粗壮,子房3室,花盘环状,无毛。核果球形,直径4-6mm,先端宿萼裂片直立。花期8-12月,果期翌年3-6月。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主感冒身热;头昏口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泡花子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泡花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波罗蜜核中仁
    下一篇 泽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