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半夏根

【中药材】0人已阅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

拼音注音 Mù Bàn Xià Gēn 别名

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根皮。9~10月采挖,晒干。

性味

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淡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②《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8钱;或浸酒。外用:煎汤洗。

备注

本品在四川地区与胡颓子根同等使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半夏根

拼音注音 Mù Bàn Xià Gēn 别名

牛奶子根。

英文名 Root of Cherry Elaeagnus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原形态

木半夏 落叶灌木,高达3m。通常无刺,稀老枝上具刺;幼枝常具深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褐色,有光泽。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1.2-4cm,全缘,先端钝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上面幼时具星状毛和银色鳞片,后渐脱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白色,常单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被筒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细小;花柱直立,无毛,稍伸出花被筒喉部,长不超过雄蕊。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密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在花后伸长,长1.5-4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味涩;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主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2.《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木半夏根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木半夏根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木天蓼子
    下一篇 木半夏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