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牵牛

【中药材】0人已阅
拼音注音 Shān Qiān Niú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巢腺山牵牛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adenophora W. W. Smi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态

巢腺山牵牛 藤本。叶对生;具柄;叶片宽卵形,长4-10cm,先端尖至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波状至有浅裂片,基出腺3-5条。总状花序生于叶腋,下垂;花梗顶部和小苞片被柔毛,并散生鸟巢状腺体;小苞片2,初合生,后一侧开裂似佛焰苞状;花萼退化仅存一边圈;花冠淡紫色或近白色,花心黄色,长5-8cm,裂片扩展径达7cm;雄蕊4,二强。蒴果长约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长喙,开裂时似乌鸦嘴。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损伤;疮疖;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山牵牛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山牵牛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山牡丹
    下一篇 山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