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豆

【中药材】0人已阅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来源

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化学成分

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

用法用量

鲜叶适量捣汁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别名

非洲木通(《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豆科植物有翅决明。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遍及热带地区。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叶近于无柄,长30~60厘米;小叶5~12对,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厘米,宽5~7厘米,有细尖,硬革质,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叶轴两边有狭翅。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生于茎顶;苞片大,三角形,膜质,早落;花黄色,有很多明显的脉;雄蕊极不相等。荚果长舌状,膜质,开裂,每瓣纵贯中央各有一阔翅,无毛,长10~20厘米,阔12~15毫米。

化学成分

叶含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已知有大黄酸。果实亦含蒽醌类化台物。

药理作用

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叶、果含蒽醌甙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

《云南患茅中草药选》:"辛,温。"

功能主治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疹。"

用法用量

外用:捣汁搽。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别名

翼柄旃那、非洲木通

英文名 Leaf of Ringworm Senna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翅荚决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a al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选晴天采摘,除去茎枝,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原形态

翅荚决明,高1.5-3m。枝粗壮,绿色。托叶三角形;偶数羽状复叶,近于无柄,长30-60cm,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2条纵棱,有狭翅;小叶革质,6-12对,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宽3.5-7.5cm,向下渐小,先端钝圆而有小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叶柄近无。花序顶生和腋生,具长梗,单生或分枝,长10-50cm;花蝶形,黄色,有明显的紫色脉纹;位于上部的3枚雄蕊退化,7枚雄蕊发育,下面2枚的花药大,侧面的较小。荚果长带状,长10-20cm,宽1.2-1.5mm,每果瓣的中央顶部有贯至基部的翅,翅纸质,具圆钝的齿;种子50-60颗,扁平,三角形。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性状

叶片多完整或有破碎。小叶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宽5-7cm,有细尖,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下表面主脉突出。叶黄绿色。硬革质。叶轴两边有狭翅。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叶含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4,5-二羟基-1-羟甲基蒽酮(4,5-dihydroxy-1-hydroxymethylanthrone),4,5-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4,5-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异大黄酚(iso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L-葡萄糖甙(physcion-L-glucoside)。

药理作用

1.抑制肌肉瘤: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一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

2.泻下、抗菌作用:叶、果含蒽醌疳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辛苦;寒温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止痒,缓泻。主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疮疖肿疡,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后下。外用:适量,鲜叶捣汁擦;或调制成油膏敷。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疡。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对叶豆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对叶豆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密马
    下一篇 对叶四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