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驳骨

【中药材】0人已阅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驳骨

拼音注音 Dà Bó Gǔ 别名

黑叶爵床、大接骨

来源

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大驳骨Admatoda ventricosn (Wall.) Nees [Justicia ventricosa Wall.;Cendarussa ventricosa (Wall.) 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地、水边、坡地、路旁灌木丛或林下湿润地,常为栽培绿篱。分布于华南各省区。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粗壮,圆柱形;老枝灰黄色,新枝绿色,节显着膨大,呈膝状。除花序稍被微毛外,全部均无毛。叶对生,厚纸质,具短柄;叶片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4.5~6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窄,全缘。春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及枝端腋生,长7~10厘米,花密集,每花都有一对卵形的叶状外苞片和一对窄小的内苞片;萼长约4毫米;花冠二唇形,长1.4~1.6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斑点;雄蕊2个。朔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被毛。

性味

辛、微酸、平。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风除湿。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复方

骨折:大驳骨、小驳骨、酢浆草、两面针根(皆鲜)各1两。捣烂,加黄酒少许,骨折复位后外敷患处,小夹板固定,每日换药1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驳骨

拼音注音 Dà Bó Gǔ 别名

大还魂(《广州植物志》),龙头草(《广西药植名录》),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大接骨(《广西中草药》)。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枝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常栽培于园圃内。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大灌木,高2~3米,除幼嫩部稍被毛外,余均秃净。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两面均被微毛;具短柄,穗状花序顶生或近顶部腋生,常数个合生,连花序柄长约10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8~10毫米,被微毛;小苞片矩圆形,长1.2~1.4厘米,宽约3毫米;萼长约8毫米,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而有紫色线条,长约3厘米,2唇形,上唇2裂或近全缘,下唇3裂;雄蕊2,突出;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长约2厘米,被毛,有种子4颗。花期春、夏。

性味

辛,温。

①《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酸辛,性平,无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月经不调。

①《广州植物志》:"全株:可以除痰和治女人月经过多症。"

②矿西中药志》:"通经活血,破瘀生新,止痛消肿,续绝伤。治跌打骨折,血瘀肿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消肿止痛,接骨,并治风湿痹痛:大驳骨二两,泽兰一两,透骨消一两,双飞蝴蝶五钱,小驳骨二两,肉郎伞三两,鸡骨香五钱。共捣烂,酒炒热外敷。(《广西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驳骨

拼音注音 Dà Bó Gǔ 别名

大还魂、龙头草、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大接骨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Malabarnut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hatoda vasica Nee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也作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鸭嘴花 大灌木,同1-3m工更高。枝圆柱形,幼枝密生灰白色柔毛,各部揉后有特殊臭气。叶对生;叶柄长1.5-2cm;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15-20cm,宽4.5-7.5cm,先端渐尖,有时稍呈尾状,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侧脉每边约12条。穗状花序长5-7cm;总花梗长5-10cm;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5-2cm,宽8-15mm;小苞片披针形,较苞片稍短;花萼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而有紫色条纹,长约2.5cm,被柔毛,具卵形短管,管中部膨胀,两端收狭,喉部的下侧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拱形,先端浅2裂,下唇伸展,先端3裂;雄蕊2,花丝粗壮,基部被白色绵毛状毛,花药2室,不等高,药室通常有球形附属物或附属物不明显;子房每室有胚珠2,柱头单一。蒴果近木质,长约2.5cm,上部具4个种子,下部实心似短柄状。

性状

性状鉴别 枝圆柱形,老枝光滑,幼枝密被灰白色微毛。叶对生,皱缩,完整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微毛;叶柄明显。气微,搓揉后有特殊臭气。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鸭嘴花酚碱(vasicinol)[1],鸭嘴花醇碱(vasicol)[2],脱氧鸭嘴花酮碱(deoxyvasicinone),9-乙酰胺基-3,4-二氢吡啶并[3,4-b]吲哚[9-acetamido-3,4-dihydropyrido[3,4,-b]indole],另含谷甾醇-β-D-葡萄糖甙(sitosterol-β-D-gluco-side),D-半乳糖(D-galactose),O-乙基-α-D-半乳糖甙(O-ethyl-α-D-galactsoide)[3]。

叶含生物碱:鸭嘴花酮碱(vasicinone),鸭嘴花酚碱,去氧鸭嘴(vasicine),去氧鸭嘴花碱(deoxyvasicine)[4],脱氢鸭嘴花碱(vasakin)[5],羟基骆驼蓬碱(hydroxypeganine)[6],和1,2,3,9-四氢-5-甲氧基吡咯并[2,1-b]-喹唑啉-3-醇[1,2,3,9-tetrahydro-5-methoxypyrrolo[2,1-b]-喹唑啉-3-醇[1,2,3,9-tetrahydro-5-methoxypyrrolo[2,1-b]-喹唑啉-3-醇[1,2,3,9-tetrahydro-5-methoxypyrrolo[2,1-b]-quinazolin-3-ol][7]。

花和花序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α-香树脂醇(α-amyrin),三十三烷(triatricontane);黄酮类成分山荼酚(daempferol),槲皮素(querccetin),山荼酚-3-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β-D-glucoside),山荼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8],2-羟基-4-葡萄糖氧基查尔酮(2-hydro-xy-4-glucosychalcone)[9];生物碱类成分:鸭嘴花碱,鸭嘴花酮碱[10],甜菜碱(betaine),鸭嘴花灵(vasicinine)[11]。

地上部分含29-甲基三十烷-1-醇(29-methyltriaconta-1-ol)[12],37-羟基-四十六碳-1-烯-15-酮(37-hydroxyhexatetracont-1-en-15-one),37-羟基四-四十一碳-19-酮(37-hydroxyhentetracon-tan-19-one)和二十九烷(nonacosane)[13];并含生物碱类:鸭嘴考林碱(vasicoline0,鸭嘴花考林酮碱(vasicolinone0,安尼素碱(anisotine),鸭嘴花定碱(adhatodine)[14]和大驳骨酮碱(adhavasi-none)[15]。

药理作用

早年报告认为鸭嘴花碱能产生轻度、持久的支气管扩张,应用于哮喘,其后证明,鸭嘴花碱对支气管为收缩作用,同时能削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而氧化后的鸭嘴花酮碱(可自动氧化;或自然存在于叶中,但含量较少)却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豚鼠支气管链法肺灌流或整体法)。特别是对组织胺引起之支气管收缩有较显着的解痉作用,左旋者较消旋型作用好,但较肾上腺素为弱。鸭嘴花酮碱对犬有短暂、微弱的降低血压作用,在离体豚鼠、兔心灌流标本上,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流量的作用。鸭嘴花钦有局部麻醉作用,能抑制匹鲁卡品引起的唾液分泌,对外源性、内源性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有阻断作用。从叶、花及根中提得的油脂部分,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而对其他抗酸菌则无作用。对人型结核菌(B19-4),抑制浓度为2微克/ml,对牛型(B19-3)或鸟型(B19-1)结核菌需5微克/ml方能完全抑制;从叶中分出的有效成分对结该杆菌的作用较链霉素弱2倍。小鼠皮下注射2.3克/公斤时,未产生任何中毒症状。叶中不含氮的中性成分,家兔口服(25mg/公斤),可降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约2小时左右。

归经

归肝;脾经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主筋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广州植物志》:全株:可以除痰和治女人月经过多症。2.《广西中药志》:通经活血,破瘀生新,止痛消肿,续绝伤。治跌打骨析,血瘀肿痛,风湿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大驳骨 中药材

    咬字典百科 » 大驳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大青草
    下一篇 大驳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