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赎刑?

【知识】0人已阅

什么是赎刑?

赎刑从字面上理解应该就是我国古代用钱财抵罪的一种法律制度。

据《尚书•吕刑》记载,早在周穆王时期,凡是证据不足、情节可疑的犯罪,可以用钱来黩。钱的数目按照墨、釗、荆、宫、大辟的差别分为五等,即一百铥(环,当时的货币单位)、二百铥、五百锾、六百铥和一千锾。秦代规定,法律宣布可以判为赎刑的罪,或者有一定身分地位的人犯了罪,可以用钱赎。到了唐代,除“十恶”大罪和法律另有规定的罪以外,从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到死刑,都可以用金钱来赎。《唐律疏义》上明文规定了赎各种罪所需金钱的数目:打十下板子赎铜一斤,一年徒刑赎铜二十斤,流放二千里赎铜八十斤,死刑赎铜一百二十斤。关于赎刑的规定,一直到清代都有。
除了用金钱赎罪之外,从南北朝时起,用官职也可以赎罪。唐律规定:“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官当的制度也一直延续到清代。

西汉时的肖望之指出:赎刑的存在,使“官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前汉书•肖望之传》)剥削阶级本来在法律上就享有种种特扠,赎刑的规定,又为这种特权增加了一道防线,使他们更可以罝身于法律约束之外,鱼肉人民。而广大劳动群众一无所有,一旦触犯刑律,就只得坐以待毙。古代法律的赎刑规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剥削阶级实质。

标签: 历史

咬字典百科 » 什么是赎刑?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