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性的知识大全,初中

【知识】0人已阅

1.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原发布者:y1w2j3s4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大全[整理四套] 知识归纳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

2.初中应该必备的语文常识

语文常识(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英语解释: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语文常识(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33.三原色:红绿蓝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语文常识(三)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

3.初中上语文基础知识知识归类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

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

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

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

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

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

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

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

“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

“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

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

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

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

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

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

4.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作文

三一文库()〔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知识,能被大众所知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

5.关于初中语文知识梳理大全,越多越好

1-6册难字易读错写错字选编 第一册 闷热(mēnrè) 啜泣(chuòqì) 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 小憩(xiǎoqì) 伫立(zhùlì) 鹤(hè)唳(lì) 盘(pán)虬(qiú)卧(wò)龙(lóng) 沟壑(gōuhè) 庞然大物(pángrándàwù) 脊梁(jǐliang) 倔强(juéjiàng) 洗濯(xǐzhuó) 玷污(diànwū) 堕落(duòluò) 贪婪(tānlán) 姊妹(zǐmèi) 雏形(chúxíng) 禀告(bǐnggào)慧心(huìxīn)未(wèi)泯(mǐn) 执著(zhízhuó)猝然(cùrán) 魅力(mèilì) 蹂躏(róulìn) 愠(yùn)殆(dài) 酝酿(yùnniàng)黄(huáng)晕(yùn) 蓑(suō) 抖擞(dǒusǒu) 栀子(zhīzi) 栖息(qīxī) 枯(kū)涸(hé) 清冽(qīngliè)梦(mèng)寐(mèi) 竦(sǒng)峙(zhì) 骸骨(háigǔ) 猛犸(měngmǎ) 一霎(yíshà)间(jiān) 篝火(gōuhuǒ) 喧嚣(xuānxiāo) 静谧(jìngmì) 篡夺(cuànduó) 螽(zhōng)斯(sī) 喙(huì) 吮吸(shǔnxī) 妒忌(dùjì) 飞(fēi)甍(méng) 睥(pì)睨(nì) 倏忽(shūhū) 丫杈(yāchà) 憔悴(qiáocuì) 缥缈(piāomiǎo)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 虐(nuè)杀(shā)怦(pēng) 脸颊(liǎnjiá) 沐浴(mùyù) 鲛(jiāo)人(rén) 女娲(nǚwā) 澄澈(chéngchè) 汩汩(gǔgǔ) 哞(mōu) 踉踉跄跄(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孪生(luánshēng) 遽(jù) 髀(bì)骨(gǔ) 骥(jì) 髻(jì) 贮(zhù)蓄(xù) 炫耀(xuànyào) 爵士(juéshì) 迸溅(bèngjiàn) 挑逗(tiǎodòu) 伶仃(língdīng) 瞬间(shùnjiān) 绽开(zhànkāi) 土(tǔ)砾(lì) 碣(jié)石(shí) 狩猎(shòuliè)高(gāo)垣(yuán) 犄角(jījiǎo) 攥(zuàn) 祷告(dǎogào) 滑稽(huájī) 咩(miē) 第二册 挪窝儿(nuówōer) 掸子(dǎnzi) 栅栏(zhàlan) 骊(lí)歌(gē) 讪笑(shànxiào) 木屐(mùjī) 环(huán)谒(yè) 泯(mǐn)然(rán) 澎湃(péngpài) 哺育(bǔyù) 炽(chì)痛(tòng) 亘古(gèngǔ) 鞍(ān)鞯(jiān) 辔头(pèitóu) 金(jīn)柝(tuò)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 迥然不同(jiǒngránbùtóng) 门槛(ménkǎn) 深邃(shēnsuì) 荒谬(huāngmiù) 惬意(qièyì) 粲(càn)然(rán) 嗔(chēn)视 妍(yán) 惆(chóu)怅(chàng) 曳(yè)拽(zhuài) 吞(tūn)噬(shì) 雪(xuě)橇(qiāo) 羸(léi)弱(ruò) 告(gào)罄(qìng) 沮(jǔ)丧(sàng) 砭(biān)骨(gǔ) 窒(zhì)息(xī) 垂(chuí)蔓(wàn) 呷(xiā)嘴(zuǐ) 眼睑(yǎnjiǎn) 抽搐(chōuchù) 驯良(xùnliáng) 羁绊(jībàn) 遒劲(qiújìng) 畸形(jīxíng) 相(xiāng)觑(qù)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黠(xiá) 杳无音信(yǎowúyīnxìn) 菜畦(càiqí) 竹(zhú)筛(shāi) 倜(tì)傥(tǎng) 斑蝥(bānmáo) 臃肿(yōngzhǒng) 伫立(zhùlì) 哽(gěng)住(zhù) 钥匙(yàoshi) 诧异(chàyì) 污秽(wūhuì) 可汗(kèhán) 凫水(fúshuǐ) 蹿(cuān) 撮(cuō) 桕(jiù)树(shù) 冗杂(rǒngzá) 戛(jiá)然(rán) 颦(pín)蹙(cù) 呓语(yìyǔ) 盘(pán)盂(yú) 对峙(duìzhì) 甜(tián)腻(nì) 窥视(kuīshì) 尻尾(kāowěi) 第三册 荻(dí)港(gǎng) 仄(zè)歪(wāi) 烧灼(shāozhuó)匍匐(púfú) 瞥见(piējiàn) 箱(xiāng)箧(qiè) 杀戮(shālù) 憧憬(chōngjǐng) 凹(āo)凼(dàng) 黏性(niánxìng) 尴尬(gāngà) 冰(bīng)伛(yǔ) 愧(kuì)怍(zuò) 噩耗(èhào) 猝然(cùrán) 诘问(jiéwèn) 吊唁(diàoyàn) 金銮殿(jīnluándiàn) 伧(cāng)俗(sú) 簌簌(sùsù) 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 蟾蜍(chánchú) 腺(xiàn) 繁衍(fányǎn) 归咎(guījiù) 藩篱(fānlí)喷嚏(pēntì) 囊(náng) 豁然(huòrán) 垂(chuí)髫(tiáo) 怡然(yírán) 馨(xīn) 案(àn)牍(dú) 箬(ruò)篷(péng) 糁(sǎn) 篆(zhuàn)章(zhāng) 矜(jīn) 眦(zì) 妪(yù) 溯(sù) 荇(xìng) 艨(méng)艟(chōng) 穹(qióng) 毳(cuì)衣(yī) 沆(hàng)砀(dàng) 疟子(yàozi) 飒(sà) 鼹鼠(yǎnshǔ) 震(zhèn)悚(sǒng) 蹒跚(pánshān) 琐屑(suǒxiè) 骷髅(kūlóu) 倾听(qīngtīng) 轩(xuān)榭(xiè) 镂空(lòukōng) 蟠(pán)龙(lóng)胚胎(pēitāi) 臀(tún) 褶皱(zhězhòu) 俨然(yǎnrán) 矫(jiǎo)首(shǒu) 椎(zhuī)髻(jì) 素(sù)湍(tuān) 僦(jiù)赁(lìn) 侯(hóu)骑(jì) 第四册 绯红(fēihóng) 不逊(búxùn) 诘(jié)责(zé) 庶(shù) 磨蹭(móceng) 蜷(quán)发(fā)禁锢(jìngù) 锃亮(zèngliàng) 捻(niǎn) 锦(jǐn)簇(cù) 朔(shuò)方(fāng)凛冽(lǐnliè) 皓(hào)月(yuè) 翡翠(fěicuì) 执拗(zhíniù) 馈赠(kuìzèng) 璀璨(cuǐcàn) 翱翔(áoxiáng) 纤细(xiānxì) 咫尺(zhǐchǐ) 相形见绌(xiāngxíngjiànchù) 深邃(shēnsuì) 和煦(héxù) 吞噬(tūnshì) 裸露(luǒlù) 媲美(pìměi) 挑衅(tiǎoxìn) 收敛(shōuliǎn) 啮(niè)齿(chǐ) 笃信(dǔxìn) 狩猎(shòuliè) 缄默(jiānmò) 众目睽睽(zh。

6.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惠子相梁》《《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韩非,荀子的学生。《智子疑邻》《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三)汉朝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

《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陈涉世家》《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诗》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

《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

存诗近3000首。《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杜牡,字牧之,号樊川。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 岑参,诗人,是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 崔灏,著名诗人。

《黄鹤楼》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著有《嘉 集》《六。

7.初中语文常识

如: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信息:转载 日期:2006年8月21日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

8.有关初中语文知识的资料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 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

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

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

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

猜你喜欢:
  • 音节是什么
  • 为什么都不愿意要电子发票
  • 45岁能贷款二十年吗
  • 为什么银行卡会显示国税扣款
  • 淘宝显示消费券是什么意思
  • 标签: 语文常识性的知识大全 常识性 语文 初中 知识

    咬字典百科 » 语文常识性的知识大全,初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