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鸦椿花2022-10-07 18:36:38
中药材“野鸦椿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路边姜2022-10-07 18:38:56
中药材“路边姜”。别名:姜花、土姜活、山姜活。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散寒。 根状茎:用于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寒湿白带。 果:用于胃脘胀闷,消化不良,寒滞作呕,胃腹微痛。用法用量:根状茎3~5钱;果1~3钱。别名:白草果、山羌活、姜花根、连姜巴、廉姜。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庭园常有栽培……...
查看详情 >> -
蝈蝈2022-10-07 18:41:21
中药材“蝈蝈”。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生境分布:南北各地。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用法用量:2~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别名:聒子、聒聒、山蝈蝈。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江苏等地。原形态: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
查看详情 >> -
蓝花子2022-10-07 18:43:45
中药材“蓝花子”。生境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浙江、广西、台湾均有栽培。原形态:蓝花子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cm,具稀疏白色软毛。主根细长而肥厚,但不呈肉质肥大,侧根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具稀疏硬毛,并有分支。叶片稍带白粉,基生叶多数,大头羽状分裂,长515cm,宽25cm,顶裂片大,长椭圆形,侧裂片23对,交错排列;茎生叶小,宽椭圆形或……...
查看详情 >> -
茸草2022-10-07 18:46:12
中药材“茸草”。别名:菱登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干山坡、岩缝及墙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原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全株被多细胞腺毛。茎圆柱形,粗壮,坚挺,直立,下部木质化,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612mm;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具尖锯……...
查看详情 >> -
臭草2022-10-07 18:48:35
中药材“臭草”。别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我国南部多有栽培。原形态: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
查看详情 >> -
绿豆升麻2022-10-07 18:50:58
中药材“绿豆升麻”。别名:升麻。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头痛,百日咳。外用治犬咬伤。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马尾升麻。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灌木林中及草丛中,或沟边阴处。分布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湖北、河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块状,……...
查看详情 >> -
秋牡丹根2022-10-07 18:55:45
中药材“秋牡丹根”。别名:白头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部分地区有栽培。原形态:秋牡丹,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长,暗褐色。基生叶为三出复叶;柄长2432cm;小叶片宽卵圆形,长512cm,宽4.58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为渚心脏形,边缘57浅裂,并有不规则钝锯齿,齿端具尖头,两面疏生白……...
查看详情 >> -
甜瓜子2022-10-07 19:00:24
中药材“甜瓜子”。性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排脓,润肠。用于肺脓疡,慢性支气管炎,大便不畅。用法用量:3~5钱。别名:甘瓜子(《别录》),甜瓜仁、甜瓜瓣(《本经逢原》)。出处:《开宝本草》。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陕西、河南、江苏等地。性状:干燥的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7毫米,宽3~4毫米,厚约1毫米。顶端稍尖,有一极不明显的种脐,基部……...
查看详情 >> -
犁头尖2022-10-07 19:02:43
中药材“犁头尖”。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性味:辛、苦,温。有毒。注意:不作内服。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块茎磨汁或捣烂敷患处。别名:芋头草、小野芋(《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