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鹅膏2022-10-07 18:58:16
中药材“白鹅膏”。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出处:《别录》。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瓠子2022-10-07 19:00:33
中药材“瓠子”。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软毛;卷须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短尖或钝圆,边缘具短……...
查看详情 >> -
溪黄草2022-10-07 19:05:07
中药材“溪黄草”。别名: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熊胆草、血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土黄连(《广西中草药》),四方蒿(《全展选编·传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药……...
查看详情 >> -
水蓼2022-10-07 19:07:31
中药材“水蓼”。别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红蓼子草(《重庆草药》),白辣蓼(《中国药植图鉴》),胡辣蓼(《东北植药图志》),痛骨消(《广西药植名录》),红辣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辣蓼,斑蕉萆(《广西中草药》),水辣蓼、小叶辣蓼……...
查看详情 >> -
橄榄核2022-10-07 19:09:35
中药材“橄榄核”。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主产福建,此外,广东、广西亦产。性状: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上有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剖开内有3室,其中各有种子1粒。种子细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内为白色种仁,油性足。无臭。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栀子2022-10-07 19:11:53
中药材“栀子”。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
查看详情 >> -
慈竹根2022-10-07 19:16:27
中药材“慈竹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内服:炖肉或煎汤,鲜者1~4两。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各地。原形态:慈竹 植株呈乔木状。高510m,梢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节左右;节间圆筒形,长1530(60)cm,径36cm,表面贴生灰白……...
查看详情 >> -
山茶子2022-10-07 19:18:43
中药材“山茶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0002800m的山沟、水旁或疏林中。 2.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1.原产我国东部,现在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2.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4.分布于云南。原形态:红山茶 红山茶 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幼枝棕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 815mm……...
查看详情 >> -
小山稔2022-10-07 19:20:57
中药材“小山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常绿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嫩枝有4棱,干后褐色。叶对生,叶柄长35mm;叶片革质,椭圆形,长47cm,宽23cm,先端尖锐或稍钝,基部阔楔形,上面干后绿褐色,有腺点,下面同色,腺点突起,全缘;羽状脉。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生;……...
查看详情 >> -
大酸浆草2022-10-07 19:23:13
中药材“大酸浆草”。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河谷灌丛、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50cm。根茎木质,褐色;茎直立,分枝多,纤细,有沟纹和白粉。叶片3深裂,裂片线形,中裂片长线形或近线状披针形,长1.53.5cm,两侧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