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舌癀2022-10-07 19:03:05

    中药材“牛舌癀”。别名:野枇杷、毛紫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5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林下荫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原形态:枇杷叶紫珠,灌木,高14m。小枝、叶柄及花序均密生黄褐色分枝茸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表……...

    查看详情 >>
  • 海门冬2022-10-07 19:05:21

    中药材“海门冬”。别名:海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间带下深水沼中或低潮带下礁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原形态:藻体深红棕色或紫红色,高612cm,丛生,基料有匍匐茎,生出多数直立枝,圆柱形,上部呈锥形,是由重复羽状分枝组成,分枝柔软细嫩,如帚状,先端渐尖。髓部中央有中轴细胞。囊果宽卵圆形,突出于……...

    查看详情 >>
  • 水牛角2022-10-07 19:07:44

    中药材“水牛角”。性状: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贮藏:置干燥处,防霉。炮制: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鉴别:本品粉末灰褐色。不规则碎块淡灰白色或灰黄色。纵断面观可见细长梭形纹理,有纵长裂缝,布有微细灰棕色色素颗粒;横……...

    查看详情 >>
  • 槲寄生2022-10-07 19:09:49

    中药材“槲寄生”。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性状:本品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长约30cm,直径0.3~1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

    查看详情 >>
  • 柳絮2022-10-07 19:12:06

    中药材“柳絮”。别名:柳实(《本经》),柳子(《别录》)。出处:《本经》。性味:《本草别说》:...

    查看详情 >>
  • 木棉花2022-10-07 19:14:25

    中药材“木棉花”。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木棉(杨孚《异物志》),又名:古贝(《南州异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纲目》),琼枝(《梧浔杂佩》),英雄树。 大乔木,高可达25米。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圆锥形的刺;枝平伸。掌状复叶,叶柄长8~12厘米;小叶5~7枚,……...

    查看详情 >>
  • 心叶荆芥2022-10-07 19:16:40

    中药材“心叶荆芥”。别名:假荆芥、山藿香、假苏、小荆芥、西藏土荆芥。生境分布: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散瘀散肿,止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疔疮疖肿。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别名:假荆芥、假苏、山藿香、小荆芥、西藏土荆芥、樟脑草、荆芥、似……...

    查看详情 >>
  • 山白菊2022-10-07 19:18:56

    中药材“山白菊”。别名: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水沟边、旷野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查看详情 >>
  • 大苞芹2022-10-07 19:23:26

    中药材“大苞芹”。别名:大天胡荽、双叉草、山荷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45cm。根茎短,须根细长。茎无节,光滑。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825cm,无毛,基部有鞘;叶片圆形或肾形,长25cm,宽511cm,先端稍凹入,基部深心形,边缘有圆锯齿,齿的顶端常微凹,两面无毛或在脉上被短的粗伏毛;掌状脉711,中部以……...

    查看详情 >>
  • 地星2022-10-07 19:25:42

    中药材“地星”。别名:地蜘蛛、米屎菰。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肺热,活血,止血。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咽痛音哑,鼻衄;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钱;外用孢子粉适量撒敷伤口。别名:米屎菰、地蜘蛛、量湿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出处:《西园菌谱》载:“状似马勃,大如弹丸及米粉团,色似松露,嫩时食味似松露,老则自剖为五瓣花,内赤有指头大者,弹之出黄粉,若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