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颡鱼2022-10-07 18:25:55
中药材“黄颡鱼”。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生境分布:长江、黄河、珠江、西江及黑龙江流域。功能主治:袪风,利水。尚可治小便不利等。复方:治水肿:黄颡鱼3条,绿豆1两,大蒜3瓣,水煮烂,均2次服。别名:鲿(《诗经》),扬令、黄颊鱼、黄鲿鱼(陆玑《诗疏》),黄鱼(《医学入门》),黄樱(《医林纂要》),黄骨鱼(《本草求原》),黄刺鱼(《随息居饮食谱……...
查看详情 >> -
鸡内金2022-10-07 18:29:34
中药材“鸡内金”。别名:鸡肫皮。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贮藏:置干燥处,防蛀。炮制:鸡内金:洗净,干燥。 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本品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黄色,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
查看详情 >> -
香雪兰2022-10-07 18:31:57
中药材“香雪兰”。别名:小菖兰、小红蒜、菖蒲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南方各地多露天栽培,北方各地多盆栽。 资源分布:原产非洲南部。原形态:香雪兰 多年生草本。球茎狭卵形或卵圆形,外包有薄膜质具粉红斑点的网纹包被。叶剑形或条形,略弯曲,长1540cm,宽0.51.4cm,黄绿色;中脉明显。花茎上部23个弯曲的分枝,下面有数枚叶;花无梗;每朵花基部有2枚膜质……...
查看详情 >> -
长瓣马铃苣苔2022-10-07 18:34:16
中药材“长瓣马铃苣苔”。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跌打损伤,痈疽疮疖肿痛,各种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岩白菜、岩桐草、皱皮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沟边及林下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长瓣马铃苣苔 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
查看详情 >> -
铁牛皮2022-10-07 18:35:24
中药材“铁牛皮”。别名:金腰带、黑枝瑞香、毛瑞香。生境分布:四川、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除湿,通经。 根:主治风湿骨痛,劳伤腰腿痛,跌打损伤等症。用量1~5钱,泡酒服或水煎服。 花:治牙痛,遗精等。别名:大金腰带、金腰带、蒙花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岩石缝隙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
查看详情 >> -
野菊花2022-10-07 18:37:04
中药材“野菊花”。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
查看详情 >> -
蜀漆2022-10-07 18:41:49
中药材“蜀漆”。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出处:《本经》。生境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葡萄藤叶2022-10-07 18:44:12
中药材“葡萄藤叶”。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茎含还原糖、蔗糖、淀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叶含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甘油酸。又含异槲皮甙、槲皮甙、芸香甙。根、藤、叶含橡胶质、糖类等。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苦豆根2022-10-07 18:46:39
中药材“苦豆根”。别名:秦头(《中田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扫雪苗、紫云英、山胡麻、草木犀状紫云英(《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旁或河床沙地、草坡、滩地、砂质碎石坡地、沙丘。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很深。茎直立,多分枝,有疏柔毛。叶稀少,单数……...
查看详情 >> -
腰子草2022-10-07 18:49:01
中药材“腰子草”。别名:双肾草、肾囊草、秤砣草、蛇尾草、蛇含草、鸡心贝母、人头七。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原形态:叉唇角盘兰,多年生草本,高1075cm。块茎小,近圆球形,肉肉。茎纤细,中部具34枚叶。叶条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总状花序狭圆柱状,花密集,具1040余朵,长520cm;花苞……...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