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骨2022-10-07 19:01:35
中药材“猪骨”。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熊胆2022-10-07 19:03:53
中药材“熊胆”。别名:狗熊胆、黑瞎子胆。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用法用量:0.5~2分,多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粉涂敷患处或用清水溶化后滴眼或外涂。出处:《药性论》。生境分布: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查看详情 >> -
洋金花2022-10-07 19:06:16
中药材“洋金花”。别名:曼陀罗、羊惊花、山茄花、风茄花、枫茄花、醉仙桃、大麻子花、广东闹羊花、大喇叭花、金盘托荔枝、假荔枝。性状:本品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
查看详情 >> -
毛蓼2022-10-07 19:08:31
中药材“毛蓼”。别名: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于水旁、田边、路边湿地及林下。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
查看详情 >> -
棉花根2022-10-07 19:10:37
中药材“棉花根”。别名:土黄芪。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用法用量:0.5~1两。别名:草棉根皮(《中国药植图鉴》),蜜根(《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性状:干燥根皮呈管状的碎片或卷束,长约30厘米,厚0.5~1毫米,外面淡棕色,具纵条纹及细小的皮孔,栓皮粗糙,易脱落,内面淡棕色,带有……...
查看详情 >> -
枳壳2022-10-07 19:12:55
中药材“枳壳”。性状: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或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炮制:枳壳:除去杂质……...
查看详情 >> -
新疆远志2022-10-07 19:15:12
中药材“新疆远志”。别名:远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750m的林下、山坡草地或河滩砂质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原形态:新疆远志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叶互生,无柄;叶片膜质至薄纸质,椭圆形至狭披针形,长1.55cm,宽35mm。总状花序顶生;花密集,淡紫红色,长约5mm;萼片5,宿存,外轮3片小,内轮2片花瓣状,……...
查看详情 >> -
巴豆叶2022-10-07 19:17:29
中药材“巴豆叶”。别名:双眼龙叶(《岭南采药录》),大叶双眼龙叶(《岭南草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功能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 ①《岭南采药录):...
查看详情 >> -
尖连蕊茶根2022-10-07 19:19:43
中药材“尖连蕊茶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尖连蕊茶 灌木,高23mm小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5mm,无毛;叶片革质,长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6.5cm,宽1.53cm,先端长尾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中脉在表面凹下,背面凸起。花白色,12朵……...
查看详情 >> -
宁波溲疏2022-10-07 19:21:57
中药材“宁波溲疏”。生境分布:浙江。性味:辛,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补肾截疟,解毒,接骨。主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夜尿,疟疾,疥疮,骨折。用法用量:根3~5钱。外用根捣烂外敷,或叶煎汤外洗。别名:老鼠竹、空心付常山。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及溪旁、路边、岩石边。分布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原形态:灌木,高2米。树皮片状剥落;枝……...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