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茅花2022-10-07 19:15:31

    中药材“斑茅花”。出处:江西《草药手册》。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外用:适量,捣敷。出处:出自《江西〈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等地。原形态:斑茅,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可达24m,秆直径可达2cm。花序以下无毛。叶片条状披针形,长6……...

    查看详情 >>
  • 峨眉石凤丹2022-10-07 19:17:47

    中药材“峨眉石凤丹”。别名:一枝花、石凤丹、随身丹、小瓢儿菜。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坡、林下、灌丛或悬岩山。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丫蕊花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茎粗壮。基生叶匙形至倒披针形,长515cm,宽840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平行脉。茎生叶倒披针形,长23cm,宽约6mm,基……...

    查看详情 >>
  • 小赤麻2022-10-07 19:20:02

    中药材“小赤麻”。别名:赤麻、小红活麻。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南及四川。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痔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别名:水麻、小红活麻、赤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或低山草坡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高40100cm。多分枝,疏被短伏毛或近无毛,叶对……...

    查看详情 >>
  • 头顶一朵花2022-10-07 19:22:16

    中药材“头顶一朵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50m的山谷林下和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北部和湖南西北部、四川东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膝曲直立,高2035cm。钝四棱形,单一或有分枝,节问长410cm,被长11.5mm的多细胞柔毛。叶对生,茎端的23对密集成轮生状,常较下部叶大23倍;茎端叶仅具极短的柄,下部叶具较长的柄,通常长……...

    查看详情 >>
  • 大发散2022-10-07 19:24:32

    中药材“大发散”。别名:豆鼓叶、大红花远志。出处:始载于《云南思矛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601680m的山坡灌丛工杂木林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滇缅斑鸠菊 小乔木,稀灌木,高23m。茎直立,基部立,基部径11.5cm,枝粗壮,圆柱形,被黄褐色或褐色密柔毛。叶厚纸质,互生;叶柄短而宽,长510mm,被密绒毛;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

    查看详情 >>
  • 响叶杨2022-10-07 19:26:49

    中药材“响叶杨”。别名:响朴叶、白杨树、山白杨。生境分布: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功能主治:散瘀活血,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痛,四肢不遂,损伤瘀血肿痛。用法用量:5钱,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风响树、团叶白杨(《中国树木分类学》),白杨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阳坡灌丛中或林缘。分布江苏、浙……...

    查看详情 >>
  • 北风草2022-10-07 19:29:08

    中药材“北风草”。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000m的向阳灌丛、路旁、草地及溪边等润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白绒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

    查看详情 >>
  • 乌桕叶2022-10-07 19:34:11

    中药材“乌桕叶”。别名:卷子叶(《分类草药性》),油子叶(《生草药手册》),虹叶(《岭南草药志》)。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武靴藤的功效与作用2023-04-02 19:17:05

    武靴藤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武靴藤的禁忌及副作用中医认为武靴藤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瘰疬,乳痈,疮疖,湿疹,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实用中草药》:根,消肿解毒,清热凉血,治多发性脓肿,深部脓肿,乳腺炎,痈疮肿毒。...

    查看详情 >>
  • 沙参的药理作用2023-04-02 19:30:29

    沙参的药理作用,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沙参的功能主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杏叶沙参煎液(0.5g/只)能明显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胸腺内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亦有增加趋势,可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