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筋2022-10-07 18:27:54
中药材“鹿筋”。性味:淡、微咸,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用法用量:2~5钱。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主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性状: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
查看详情 >> -
鹿藿2022-10-07 18:27:53
中药材“鹿藿”。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或鲜根捣烂敷患处。别名:鹿豆(《尔雅》郭璞注),荳豆、野绿豆(《纲目》),野黄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老鼠眼……...
查看详情 >> -
鹿齿2022-10-07 18:27:53
中药材“鹿齿”。出处:《唐本草》。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鹿蹄肉2022-10-07 18:27:52
中药材“鹿蹄肉”。出处:《千金·食治》。性味:《千金·食治》:...
查看详情 >> -
鹿衔草2022-10-07 18:27:52
中药材“鹿衔草”。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性状:本品根茎细长。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cm。叶基生,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cm,暗绿色或紫褐色,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白粉。总状花序有花4~10余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
查看详情 >> -
鹿角霜2022-10-07 18:27:51
中药材“鹿角霜”。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贮藏:置干燥处。炮制:用时捣碎。归经:归肝、肾经。性味:咸,温。功能主治: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
查看详情 >> -
鹿骨2022-10-07 18:27:51
中药材“鹿骨”。出处:《别录》。性味:《药性论》;...
查看详情 >> -
鹿药2022-10-07 18:27:50
中药材“鹿药”。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九层楼、盘龙七(《贵州民间药物》),偏头七、螃蟹七、白窝儿七、狮子七(《陕西中草药》),山糜子(《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
查看详情 >> -
鹿葱2022-10-07 18:27:50
中药材“鹿葱”。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的记述,与本种较相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原形态:鹿葱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45cm。秋季……...
查看详情 >> -
鹿草2022-10-07 18:27:49
中药材“鹿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700m的山坡草地、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原形态:鹿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状茎粗厚。茎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丝毛,直径1cm。中下部茎叶较大,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全角椭圆形、倒针形或披针形,长136cm,宽约7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58对,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顶裂片较大,全部裂……...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