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皮果2022-10-07 18:26:38

    中药材“黄皮果”。别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救培。原形态:黄皮(《桂海虞衡志》)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具瘤状突起的腺体。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幼叶卷曲;小叶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长2.5~11.5厘米,宽……...

    查看详情 >>
  • 黄瓜霜2022-10-07 18:26:38

    中药材“黄瓜霜”。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有时边缘具缘毛。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

    查看详情 >>
  • 黄秦艽2022-10-07 18:26:37

    中药材“黄秦艽”。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毒,杀虫。 肺热咳嗽:根1钱,水煎分3次服。 阿米巴痢疾:黄秦艽5分,草血竭1钱,水煎服。 烧伤:研细末调凡士林外搽。 此外尚可治黄疸型肝炎,蛔虫病,痈疮肿毒等。别名:金不换、滇黄芩、丽江金不换、大苦参、黄龙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查看详情 >>
  • 黄筒花2022-10-07 18:26:37

    中药材“黄筒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反8001400m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黄筒花,肉质寄生小草本。全株高511cm,几无毛。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不分枝。叶较稀疏地螺旋状披列于茎上;卵状三角形或狭卵状三角形,长58(10)mm,宽34mm,边缘稍膜质,先端尖。花常4至10余朵簇生于茎端而成头状花……...

    查看详情 >>
  • 黄精2022-10-07 18:26:36

    中药材“黄精”。别名:老虎姜。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厚2~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

    查看详情 >>
  • 黄皮果核2022-10-07 18:26:35

    中药材“黄皮果核”。别名:黄皮核(《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求原》。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干燥的种子呈扁平卵圆形,长11~14毫米,宽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略尖而稍弯向一侧,基部圆钝,基部1/3呈棕色,较甲滑,上部2/3呈棕黄色,具不规则的皱纹;种脐位于先端,近椭圆形;合点位于基部,与种脐同一侧面;种脊略突起,自种脐通向合点;种皮薄而……...

    查看详情 >>
  • 黄缅桂2022-10-07 18:26:35

    中药材“黄缅桂”。别名:大黄桂、卖仲哈[傣]、黄桷兰、薝卜。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根:祛风湿,利咽喉。用于风湿骨痛,骨刺梗喉。 果:健胃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根0.5~1两。泡酒服治风湿骨痛;或用根切片含口中,徐徐咽下药液治骨刺梗喉。 果研粉冲开水服,每用1~2分。别名:大黄桂(《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卖仲哈(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查看详情 >>
  • 黄缅桂果2022-10-07 18:26:34

    中药材“黄缅桂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功能主治: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2分。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湿润温暖气候。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藏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原形态:常绿乔木,高1020m,胸径达1m。幼枝、嫩叶和叶柄均被淡黄色平伏的柔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4cm;……...

    查看详情 >>
  • 黄皮根2022-10-07 18:26:34

    中药材“黄皮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南宁市药物志》:...

    查看详情 >>
  • 黄粱米2022-10-07 18:26:33

    中药材“黄粱米”。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原形态: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