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2022-10-07 19:24:54
中药材“墨”。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归经:入心、肝经 ①《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 -
壶卢2022-10-07 19:24:54
中药材“壶卢”。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谱》),葫芦瓜(《本草求原》),葫芦(《饮片新参》)。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全株苍绿色,被软毛;卷须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
查看详情 >> -
多齿蹄盖蕨2022-10-07 19:24:53
中药材“多齿蹄盖蕨”。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900m的林下湿地、路边、溪沟旁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10120cm。根茎短,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色、较大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255cm,基部黑褐色,向上禾秆色,偶有小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60cm,宽2030……...
查看详情 >> -
壶卢子2022-10-07 19:24:53
中药材“壶卢子”。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御药院方》:...
查看详情 >> -
多花猕猴桃2022-10-07 19:24:52
中药材“多花猕猴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阔叶猕猴桃 藤本,长达8m。小枝淡红褐色,幼时具锈色绒毛,有淡白色矩圆形至披针形的皮孔;髓隔片状,淡白色,老时则为中空。单叶互生;叶柄长28cm,幼时密被淡褐色短绒毛;叶片坚纸质,阔卵形……...
查看详情 >> -
多花筋骨草2022-10-07 19:24:52
中药材“多花筋骨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草丛呀河边草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20cm。茎直立,不分枝,四棱形,密被灰白色绵毛状长柔毛。叶对对生;基生叶具柄,柄长0.72cm,茎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1.54cm,宽11.5……...
查看详情 >> -
多足蕨2022-10-07 19:24:51
中药材“多足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700m的山谷林下潮湿岩石上或石缝中。 2.生于针阔混交林内、石缝中腐植质肥厚处。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新疆东北部。 2.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1.多足蕨植株高1520cm。根茎长而横,密被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粗锯齿。叶疏生;叶柄长510cm,以关节着生于恨茎,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阔披……...
查看详情 >> -
多刺绿绒蒿2022-10-07 19:24:51
中药材“多刺绿绒蒿”。生境分布:西藏。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镇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钱。别名:乌巴拉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高山峡谷或山坡草地。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细胡萝卜形。茎高30~100厘米,有黄色液汁,生伸展的硬刺,常同时自基部叶腋部生出……...
查看详情 >> -
夏至草2022-10-07 19:24:50
中药材“夏至草”。别名:小益母草、白花夏枯、灯笼棵。性味: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用法用量:3~4钱,水煎服,或熬膏剂服。别名:夏枯草、白花夏枯(《滇南本草》),灯笼棵(《江苏植药志》),风轮草(《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手低山区或水边、路旁。分布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陕西、甘肃、云……...
查看详情 >> -
多头苦荬2022-10-07 19:24:49
中药材“多头苦荬”。别名:山鸭舌草、黄花山鸭舌草。生境分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痞;外用消炎退肿。主治肺热喉痛,腹痛,痞块,阑尾炎;外用治疔疮肿毒,乳痈,目赤肿痛,皮肤风疹。用法用量:鲜品1~1.5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外敷。别名:黄花地丁、黄花山鸭舌草、剪刀草、剪子股、还魂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