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虾壳2022-10-07 19:21:28

    中药材“对虾壳”。别名:海虾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浅海泥沙底,夜间常缓慢游泳于海水的中下层,捕食底栖多毛类、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的幼体,也食硅藻类等。每年3月自黄海南部向渤海作壳饵和生殖洄游,冬季又返回黄海南部作越冬回游。雄虾在10月间性成熟,在1011月间交尾,雌虾至第2年4月间性成熟,每尾雌虾产卵……...

    查看详情 >>
  • 射尿(虫另)2022-10-07 19:21:27

    中药材“射尿(虫另)”。别名:青竹(虫另)、游蛙、油(虫另)。出处:出自《陆川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草丛间,少有在树上者。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斑腿树蛙,雄蛙体长45mm,雌蛙61mm,体扁平,头长、宽约相等,吻略尖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

    查看详情 >>
  • 对叶林根2022-10-07 19:21:26

    中药材“对叶林根”。出处:《贵州草药》。性味:性寒,味辛。功能主治:杀虫。驱蛔虫:对叶林根研末二钱。兑淘米水服。别名:底线参、蕤参。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生境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须根丛生,肉质,长达6cm;茎细长,稻秆色,嫩枝微有柔毛。叶对生,膜质;叶柄长34.5cm,顶端有丛生腺体约10个,上面具槽;叶片卵圆形……...

    查看详情 >>
  • 寻骨风2022-10-07 19:21:26

    中药材“寻骨风”。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归经:归肝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此外,本品内服还可……...

    查看详情 >>
  • 对对参2022-10-07 19:21:25

    中药材“对对参”。别名:壮精丹(《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3~48厘米。根2枚并生,稍肉质;纺锤形,长约1.5厘米。叶2~3枚,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4~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魂阔楔形,抱茎,两面均无毛;平行脉10~15条,两面凸出。穗状花序顶生……...

    查看详情 >>
  • 对马耳蕨2022-10-07 19:21:25

    中药材“对马耳蕨”。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痢疾,湿热腹痛,下肢疖肿。用法用量:3~5钱,外用捣烂敷患处。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阴暗山谷潮湿林下、溪边及竹林内。分布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近直立,连同叶柄基部有黑褐色卵状披针形……...

    查看详情 >>
  • 密褶红菇2022-10-07 19:21:24

    中药材“密褶红菇”。别名:密褶黑红菇、小黑菇、密褶黑菇、火炭菇、猪嘴托、火炭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散生至群生。夏秋季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菌盖宽4.512cm,平滑,中凹。棕灰色、暗灰色,后期炭黑色。盖缘微内卷。后平展。菌肉白色,受伤后变褐红,后转黑。菌榴初灰白……...

    查看详情 >>
  • 对叉疔药2022-10-07 19:21:24

    中药材“对叉疔药”。别名:飞蛾草、半边风(《贵州草药》),燕尾草(《云南中草药》),羊蹄草、半截叶、四方台(《广西植物名录》)。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间河谷石缝、路旁。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缠绕草质藤本。卷须着生于叶腋。单叶互生,燕尾状杯形两裂,裂片长三角形,长5~10厘米,宽5~8厘米,两裂片之间有1小尖头,主脉5;叶柄近基……...

    查看详情 >>
  • 射干2022-10-07 19:21:23

    中药材“射干”。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贮藏:置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形或……...

    查看详情 >>
  • 对叶林2022-10-07 19:21:23

    中药材“对叶林”。别名:西藏吊灯花。生境分布:贵州、西藏。性味:辛、寒。功能主治:解毒,杀虫。 蛔虫病:根研末2钱,兑淘米水服。 治疔疮:全草1两,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细长,缠绕状,稻秆色,嫩枝微有柔毛。叶对生;有短柄;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1厘米,宽2~4.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