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药花2022-10-07 19:19:37
中药材“尖药花”。别名:大毛叶、蓝花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划地或疏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尖药花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植株各部多少被灰白色绵毛。叶对生;具柄;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512mm,先端尖,基部近圆形至心形,边圆具钝齿。花38朵成一簇,有间距地生于圆锥花序的分枝上,圆锥花序长达3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萼裂……...
查看详情 >> -
尖山橙2022-10-07 19:19:37
中药材“尖山橙”。别名:竹藤、乳汁藤、藤皮黄、鸡腿果、石芽枫、黄狗合藤、咛头果。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补肺,通乳。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备注:果实有毒,误食能致呕吐。别名:乳藤、竹藤、藤皮黄、乳汁藤、鸡腿果、石芽枫、岩山枝、黄狗合藤、驳筋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地疏林中或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和贵……...
查看详情 >> -
山乌珠叶2022-10-07 19:19:36
中药材“山乌珠叶”。原形态:轮叶蒲桃Syzygiumgrijsii(Hance)Merr.etPerry[EugeniagrijsiiHance]又名:三叶赤楠、山乌珠、构铃子、香雪子、洋柴金芽、米筛子樵《福建药物志》,紫藤子《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粘蚁、锦鸡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灌木,高约1.5m。嫩枝纤细,有4棱,干后黑褐色。常三叶轮生;叶柄长12mm;……...
查看详情 >> -
山乌桕叶2022-10-07 19:19:36
中药材“山乌桕叶”。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功能主治:治毒蛇咬伤,痈肿。复方:①治毒蛇咬伤:山乌桕叶、紫背金牛等分。共捣烂,敷患处四周。 ②治青竹蛇咬伤:生山乌桕叶四两,一半生嚼服;一半捣烂,敷患处四周。 ③治妇女乳痈:山乌桕叶适量,砂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
查看详情 >> -
山乌桕根2022-10-07 19:19:35
中药材“山乌桕根”。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原形态:山乌桕,又名:红乌桕。 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灰黑色,具小点状皮孔。单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钝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长2~7.5厘米……...
查看详情 >> -
山姜2022-10-07 19:19:35
中药材“山姜”。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鸡爪莲[江西婺源]。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出。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40~60厘米。根状茎分枝,多节,幼嫩部分红色,生细长而稀少的须根。茎直立,丛生。叶互生,常排为二列,长椭圆形或快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
查看详情 >> -
山乌龟2022-10-07 19:19:34
中药材“山乌龟”。别名:地乌龟、吊金龟、金线吊乌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石灰岩山壁缝穴中。 2.生于石灰岩地区,多见于山脚土壤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3. 生长于林缘或沟溪边。 4.生于林下多石砾的山地。 5.生于石灰岩上。 6. 生长于石灰岩上。 7.生于石灰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 2.分布于广西龙州县。 3.分布于广西西……...
查看详情 >> -
山五味子叶2022-10-07 19:19:34
中药材“山五味子叶”。原形态:珍珠荚蒾 常绿灌木,直立或攀援状,高达3m。小枝多,被有粗毛,老渐无毛,具有近圆形的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6mm;叶纸质至厚纸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脉腋聚集簇状毛,侧脉23对,于下面突出。聚伞……...
查看详情 >> -
山佛手2022-10-07 19:19:33
中药材“山佛手”。别名:小桔公。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灌丛、疏林湿润处或山谷溪流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浅裂锈毛莓 攀援灌木,高达2m。小枝、叶上面脉上和下面、叶柄、托叶、花序、花萼均密生锈色柔毛,散生少数皮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7cm;……...
查看详情 >> -
山刺梨2022-10-07 19:19:33
中药材“山刺梨”。别名:刺梨根、绢毛蔷薇。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酸涩、甘,平。功能主治:消食健脾,止痢。主治积食腹胀,肠鸣腹泻。用法用量:3~5钱。别名:刺梨根,色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灰褐色;皮刺基部常膨大。羽状复叶互生,短枝……...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