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西西2022-10-07 19:03:06
中药材“牛西西”。性味:苦、酸,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杀虫。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吐血,咯血,鼻衄,牙龈出血,尾、十二指肠出血,便血,紫癜,便秘,水肿;外用治疥癣,疮疖,脂溢性皮炎。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捣汁涂敷患处。备注:(1)误服牛西西根过量,易引起腹泻、呕吐;误食大量茎、叶,则引起腹胀,流涎,胃肠炎,腹泻。解救:内服活性炭或鞣酸蛋白,……...
查看详情 >> -
牛蒡根2022-10-07 19:03:06
中药材“牛蒡根”。别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出处:《药性论》。性状: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归经:《得配本草》:...
查看详情 >> -
牛膝茎叶2022-10-07 19:03:05
中药材“牛膝茎叶”。出处:《本草图经》。功能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纲目》:...
查看详情 >> -
牛舌癀2022-10-07 19:03:05
中药材“牛舌癀”。别名:野枇杷、毛紫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5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林下荫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原形态:枇杷叶紫珠,灌木,高14m。小枝、叶柄及花序均密生黄褐色分枝茸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表……...
查看详情 >> -
牛角藓2022-10-07 19:03:04
中药材“牛角藓”。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的草地上或林缘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云南、西藏等省区。原形态:植物体丛生,绿色或黄绿色,无光泽,茎倾立,羽状分枝,分枝短,先端常弯曲;茎枝密被鳞毛。叶疏生;叶片披针形或近三角形,上部有些偏斜,下部两耳部有下延的长尖;叶缘具细齿;中肋粗……...
查看详情 >> -
牛藤果2022-10-07 19:03:04
中药材“牛藤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谷林缘或山脚灌丛中,也有栽培于庭园中。 2.多生于山坡路旁或沟谷林缘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1.那藤 常绿藤本。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小叶37,小叶柄长3cm;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卵圆形,革质,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长49cm,……...
查看详情 >> -
牛角瓜2022-10-07 19:03:03
中药材“牛角瓜”。别名:哮喘树、羊浸树、断肠草。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化学成分:根、茎、叶、树液含强心甙——牛角瓜甙(calotropin)及牛角瓜碱。性味:淡、涩,平。有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痰定喘。主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用法用量:鲜叶5~8钱,切碎,水煎服,或炖猪瘦肉服。备注:中毒症状为呕吐、下泻,甚则会发生严重的腹痛和肠炎等……...
查看详情 >> -
牛蒡茎叶2022-10-07 19:03:03
中药材“牛蒡茎叶”。别名:大夫叶(《中药志》)。出处:《药性论》。药理作用: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制浓度为每毫升400微克,叶之浆汁亦有一定作用。抗菌成分在开花期含率最高;但植物中又含氧化酶,能破坏抗菌成分,故在收获后宜即用乙醇蒸气以破坏氧化酶,但又要注意不使乙醇凝于植物上,否则抗菌成分将被溶出而遭受损失。性味:《药性论》:...
查看详情 >> -
牛膝2022-10-07 19:03:02
中药材“牛膝”。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9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
查看详情 >> -
牛蹄2022-10-07 19:03:01
中药材“牛蹄”。出处:《别录》。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