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粳米2022-10-07 18:54:01

    中药材“粳米”。别名:白米。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用法用量:0.3~1两。别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出处:《别录》。生境分布: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稻(《诗经》),又名:稌(《诗经》),嘉蔬(《礼记》),水稻。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

    查看详情 >>
  • 糙叶水苎麻2022-10-07 18:54:01

    中药材“糙叶水苎麻”。出处: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灌木或亚灌木,高可达4m。小枝被短糙伏毛。叶通常对生,有时上部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3cm,有毛或无毛;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密生牙……...

    查看详情 >>
  • 糯米2022-10-07 18:54:00

    中药材“糯米”。别名:江米。功能主治:益气健脾。主治下痢禁口,久泄食减,小便白浊。用法用量:配方用,3~5钱。别名:稻米(《别录》),江米(《本草原始》),元米(《随息居饮食谱》)。出处:《千金·食治》。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得配本草》:...

    查看详情 >>
  • 糙叶千里光2022-10-07 18:54:00

    中药材“糙叶千里光”。别名:毛叶红杆草。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炎。主治喉炎,扁桃体炎,胃痛,腹胀。外治湿疹,皮疹。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煎水外洗。别名:毛叶红杆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糙地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

    查看详情 >>
  • 糯米泔2022-10-07 18:53:59

    中药材“糯米泔”。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糠谷老2022-10-07 18:53:58

    中药材“糠谷老”。别名:糠古老、看谷老、老谷穗、枪谷老、老枪谷、枪谷。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小便。用于尿路感染,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2~5钱。别名:看谷老、老谷穗、鎗谷、鎗谷老、老鎗谷。出处:《山西中草药》。生境分布:华北、东北、西北等种植粟米的地区常有发现。性状:病穗呈貂尾状。花颖发展成畸形叶状体,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时可散落棕……...

    查看详情 >>
  • 素兴花2022-10-07 18:53:58

    中药材“素兴花”。别名:野素馨、鸡爪花、素馨花。出处:素兴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群芳类,曰:...

    查看详情 >>
  • 糯米藤2022-10-07 18:53:57

    中药材“糯米藤”。别名:捆仙绳(《天宝本草》),糯米菜(《峨嵋药植》),糯米草、米浆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生扯拢、筲箕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铁箍蔓草(《贵阳民间药草》),玄麻根(《四川中药志》),红米藤、红饭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广西中草药》),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云南中草药》),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福建……...

    查看详情 >>
  • 糙苏2022-10-07 18:53:57

    中药材“糙苏”。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壮骨,消肿。用于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用法用量:2~4钱。别名:山苏子(《内蒙古中草药》)。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林边灌丛中、河岸、山谷。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四川……...

    查看详情 >>
  • 糙叶树皮2022-10-07 18:53:56

    中药材“糙叶树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河边,常与朴树、栎树等混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贴生的毛。叶互生;叶柄长713mm,被贴生的毛;托叶线形;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5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缘基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