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豆粉2022-10-07 18:51:00

    中药材“绿豆粉”。别名:真粉(《日用本草》)。出处:《纲目》。性味:《日用本草》:...

    查看详情 >>
  • 绿豆皮2022-10-07 18:50:59

    中药材“绿豆皮”。别名:绿豆壳(《本经逢原》),绿豆衣(《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性状:干燥种皮形状极不规则,均自裂口处向内侧反卷。外表面暗棕色,具致密的纹理,种脐呈长圆形槽状,常有残留的黄白色珠柄。内表面光滑,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均弱。以纯净、干燥、色不变红者为佳。性味:①《开宝本草》:...

    查看详情 >>
  • 缘桑螺2022-10-07 18:50:59

    中药材“缘桑螺”。别名: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出处:《证类本草》。原形态: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螺旋部尖,体螺层颇大,壳口宽阔,无厣;体柔软,能缩入壳内。头部有伸缩性的触角1对,触角内侧基部有眼;头部腹面具口器,短而膨大。体右侧前方有生殖孔,雌孔和雄孔分离。有肺以营呼吸,但因入水生活,故其外套膜的……...

    查看详情 >>
  • 网眼瓦韦2022-10-07 18:50:58

    中药材“网眼瓦韦”。生境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四川、西藏。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利水通淋,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淋病,水肿,痈肿,瘰疬,咳嗽,吐血,赤白痢疾,外伤肿胀,或出血等症。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或研末外用。别名:石韦、瓦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

    查看详情 >>
  • 绿豆升麻2022-10-07 18:50:58

    中药材“绿豆升麻”。别名:升麻。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头痛,百日咳。外用治犬咬伤。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马尾升麻。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灌木林中及草丛中,或沟边阴处。分布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湖北、河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块状,……...

    查看详情 >>
  • 缅枣2022-10-07 18:50:57

    中药材“缅枣”。别名:酸枣(《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林边、路旁、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原形态:缅枣,又名:滇刺枣。 常绿小乔木,高3~6米。树皮粗糙,带红灰色;小枝有短柔毛,并具反曲的棘刺。叶互生,长椭圆状卵形,长3.5~7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主脉3条,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光绿色,下面密生黄白……...

    查看详情 >>
  • 绿豆叶2022-10-07 18:50:56

    中药材“绿豆叶”。出处:《纲目》。性味:《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
  • 罐子草2022-10-07 18:50:56

    中药材“罐子草”。别名:仰天罐、高脚红缸、线鸡脚、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800m的山坡、山谷、水边、路旁、疏林中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0.31.2m。茎四棱形或稀六棱形,被平贴的糙伏毛或上升的糙伏毛,叶对生或有时3枚轮生;叶柄长0.51cm,密被平贴糙伏……...

    查看详情 >>
  • 绿豆2022-10-07 18:50:54

    中药材“绿豆”。归经:入心、胃经。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用法用量:0.5~1两,大剂量可用4两,煎服。备注:(1)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别名:青小豆(《圣惠方》)。出处:《开宝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直立或末端微缠绕草本,被……...

    查看详情 >>
  • 罂粟壳2022-10-07 18:50:54

    中药材“罂粟壳”。别名:米壳、粟壳、罂子粟壳、米囊子壳。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5cm,长3~7cm。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体轻,质脆。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黄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气微清香……...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