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头草2022-10-07 18:49:47
中药材“老头草”。别名: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老头艾(《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坡、水沟边、田野。分布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火绒草,又名:薄雪草、白艾。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密生灰白色绵毛。根纤细,褐色;根茎粗壮,分枝。茎丛生,直立或斜生。单叶互生,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 -
老鸦胆根2022-10-07 18:49:46
中药材“老鸦胆根”。出处:《广西中草药》。化学成分: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成分较果实中为少(参见...
查看详情 >> -
老鹳草2022-10-07 18:49:45
中药材“老鹳草”。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性状:长嘴老鹳草:茎长30~50cm,直径0.3~0.7cm,多分枝,节膨大。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纹及稀疏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对生,具细长叶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线形。果实长圆形,长0.5~1cm。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
查看详情 >> -
聚花草2022-10-07 18:49:45
中药材“聚花草”。别名:水竹菜、水打不死、水竹叶草、竹叶藤、塘壳菜、过江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400m的山谷或林下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聚花草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100cm。下部匍匐地面,幼株密被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410cm,宽1.23cm,先……...
查看详情 >> -
老鼠吹箫2022-10-07 18:49:44
中药材“老鼠吹箫”。别名:羊饥藤、鸡舌头叶、风藤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沟阴湿地带。分布云南。原形态:藤状灌木。叶互生;披针形,长3.9~6.9厘米,宽12~19.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稍不对称,全缘,有时微波状,下面叶脉凸出。花腋生,绿色,带暗紫色晕,2~3朵排成聚伞花序,花序总梗纤细,长2.4~3.9厘米,稍弯曲;花……...
查看详情 >> -
老蜗生2022-10-07 18:49:44
中药材“老蜗生”。别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各地均有生长。原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伏卧或斜上,有毛或无毛。羽状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广椭圆形,长0.……...
查看详情 >> -
聚花风铃草2022-10-07 18:49:43
中药材“聚花风铃草”。别名:灯笼花。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咽喉炎,头痛。用法用量:2~3钱。备注:(1)同属植物紫斑风铃草Campanula punctata Lam.与前种相似,同等入药。别名:灯笼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原形态:聚花风铃草 多年生草生,高40125cm。茎直立,……...
查看详情 >> -
肉半边莲2022-10-07 18:49:43
中药材“肉半边莲”。别名:大半边莲。性味: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炎,牙痛,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外用治烧烫伤。用法用量:5~8钱;外用适量,根或全草捣烂敷患处。备注:(1)本品适用于烧烫伤在未起泡时,单用本品可治愈。若泡已溃烂,敷用有刺激性。别名:半边菊、半边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以下的水田边或山谷……...
查看详情 >> -
老鼠脚迹2022-10-07 18:49:42
中药材“老鼠脚迹”。别名:鹅不食草(《广州植物志》),地胡椒(《陆川本草》),拳头菊(《广西植物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喜生于水稻田中或田边。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披散或匍匐状,长6~20厘米,基部分枝,秃净或被粗毛。叶互生;具柄;倒卵形或倒三角状矩圆形,长1~2.5厘米,先端浑圆,边全缘或有粗齿。头状花序,侧生,无柄或具短柄,扁……...
查看详情 >> -
聚藻2022-10-07 18:49:42
中药材“聚藻”。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出处:《本草图经》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