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阳子2022-10-07 18:39:11

    中药材“赤阳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处。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等地。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1~3米。枝通常有棘刺,小枝幼时有锈色细毛。单叶互生,有时……...

    查看详情 >>
  • 赤楠根2022-10-07 18:39:10

    中药材“赤楠根”。别名:叫耳蒙根。出处: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

    查看详情 >>
  • 赤瓟根2022-10-07 18:39:10

    中药材“赤瓟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800m的山坡、河谷及林缘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原形态:攀缘草质藤本。全株被黄白色长柔毛状硬毛。根块状,茎稍粗壮,上有棱沟。叶柄稍粗,长26cm;叶片宽卵状心形,长58cm,宽49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浅波状,两面粗糙,脉上有长……...

    查看详情 >>
  • 赤芍2022-10-07 18:39:09

    中药材“赤芍”。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类……...

    查看详情 >>
  • 赤小豆芽2022-10-07 18:39:08

    中药材“赤小豆芽”。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治便血,妊娠胎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复方:①治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并治下血,先血后便之近血: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千金方》用量作三两)。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赂》赤小豆当归……...

    查看详情 >>
  • 赤楠2022-10-07 18:39:08

    中药材“赤楠”。别名:牛金子(《植物名实图考》),鱼鳞木、赤兰、石柃、山石榴(《中国经济植物志》),瓜子柴、山乌珠、细叶紫陵树、细子莲、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黄杨(《海南植物志》)。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灌木丛中和峡谷溪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6米。茎多分枝;树皮茶褐色;小枝四……...

    查看详情 >>
  • 赤腹松鼠2022-10-07 18:39:07

    中药材“赤腹松鼠”。别名:红腹松鼠、松鼠。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居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稀树灌丛或果园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赤腹松鼠,中等大小树栖松鼠,体长1925cm,体重280420g。体侧无皮膜。吻短……...

    查看详情 >>
  • 赪桐叶2022-10-07 18:39:07

    中药材“赪桐叶”。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
  • 赤链蛇2022-10-07 18:39:06

    中药材“赤链蛇”。别名:赤链(陶弘景),赤楝蛇、桑根蛇(《纲目》),火赤炼(冻义《动物学》),火练蛇(薜德焴《系统动物学》),火赤链蛇(《脊椎动物分类学》),红斑蛇(《生物学通报》(2):8,1958)。出处:《纲目》。生境分布:栖于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地带。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凶暴,但无毒。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湖……...

    查看详情 >>
  • 赤沙糖2022-10-07 18:39:06

    中药材“赤沙糖”。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出处:《随息居饮食谱》。归经:入肝、脾、胃经。 ①《得配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