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忍冬2022-10-07 18:35:40
中药材“金银忍冬”。别名:金银木、树金银、木银花、金银藤、王作骨头、千层皮、鸡骨头、北金银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800m的林下、林缘、山坡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原形态:金银忍冬 落叶灌木,高达……...
查看详情 >> -
钩凝菜2022-10-07 18:35:39
中药材“钩凝菜”。别名:钩仙菜、牛毛石花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常缠绕在马尾藻藻体上。 资源分布: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原形态:藻体紫红色,软骨质,分节清晰,长410(20)cm,直径0.6mm。二叉分枝,枝端钳形,主枝先端弯曲成镰刀状。四分孢子囊散生在钩状部分。囊果生在小枝的顶端。固着器盘状,圆锥形。化学成分:含蛋白质4.6%5.8%……...
查看详情 >> -
钓鱼秆2022-10-07 18:35:39
中药材“钓鱼秆”。别名:小钧鱼竿、腹水草、见毒消、一串鱼、串鱼草、小串鱼。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或灌丛中有时倒挂于岩石上。 2.生于灌丛中及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2.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1.宽叶腹水草,多年生草本,长达1m。根状茎极短而横走。茎细长,弓曲,顶……...
查看详情 >> -
錾菜2022-10-07 18:35:38
中药材“錾菜”。别名:白花益母草、山玉米。性味:辛、微苦,微寒。功能主治:破瘀,调经,利尿。用于产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肾炎水肿。用法用量:0.3~1两。备注:(1)同属植物大花錾菜(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与前种相似。别名:楼台草、玉容草(《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实图考》),对月草、白花茺蔚(《中国药……...
查看详情 >> -
金鸡勒2022-10-07 18:35:38
中药材“金鸡勒”。别名:金鸡纳(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主产印度尼西亚、印度及南美等地。我国云南、广西、台湾亦产。原形态:①红色金鸡纳树,又名:红色规那树、红色奎宁树。 常绿大形乔木,高达30米,离地6米左右分枝,树皮赤褐色。叶有柄,对生;叶片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尖,全缘,长达30厘米,上面深绿色,稍有光泽,下面淡绿色,……...
查看详情 >> -
钝叶蔷薇2022-10-07 18:35:37
中药材“钝叶蔷薇”。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安徽、浙江等地。原形态:钝叶蔷薇,又名:美丽蔷薇。 细小灌木,高约2米,有直立细刺。羽状复叶;小叶7~11,宽椭圆形或卵形,长6~20毫米,宽4~15毫米,先端钝或稍急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锐锯齿,无毛,下面灰绿色;叶柄和叶轴均有稀疏腺毛和小皮刺……...
查看详情 >> -
针叶火绒草2022-10-07 18:35:37
中药材“针叶火绒草”。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普查名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2900m的高山和亚高荒原、草甸、砾石坡地和针叶林外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钻叶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长530cm。根状茎粗短,根出条木质,有顶生密集的缨状叶丛,多分枝,通常疏散丛生。花茎多数,通常生于根……...
查看详情 >> -
钩栗2022-10-07 18:35:36
中药材“钩栗”。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山地琉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大叶青柴。 常绿大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色或红褐色;幼枝无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18~25厘米,宽8~12厘米,先端尾状,基部楔形,中部以上边缘有粗锯齿,厚……...
查看详情 >> -
钝齿铃子香2022-10-07 18:35:35
中药材“钝齿铃子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河谷地区干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钝齿铃子香,小灌木,高12m。茎密被短柔毛,多分枝。单叶对生;叶柄长1.52cm,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可达8cm,宽达5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聚伞花序;苞片叶状至线形;花萼钟状,萼齿5,宽……...
查看详情 >> -
钩吻2022-10-07 18:35:35
中药材“钩吻”。别名: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黄藤、烂肠草(《纲目》),朝阳草(《生草药性备要》),大茶药、虎狼草(《岭南采药录》),梭葛草(《福建民间草药》),黄花苦晚藤(《广西药植图志,),黄猛菜(《广西中药志》),大茶藤、大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