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眼草2022-10-07 18:29:23

    中药材“鸡眼草”。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用法用量:0.3~1两。备注:(1)竖毛鸡眼草(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n (Maxim.)Makino全草亦作鸡眼草入药。 (2)配……...

    查看详情 >>
  • 鸡爪簕2022-10-07 18:29:23

    中药材“鸡爪簕”。别名:塘角鱼竻、痧麻木、九耳木、凉粉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原形态:鸡爪簕,有刺灌木,高25m。枝粗壮,嫩枝和叶柄密被污色短硬毛;刺粗壮,近平展。叶对生;叶柄长58mm;托叶阔三角形,长35mm,基部稍合生;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10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楔……...

    查看详情 >>
  • 鸡肝2022-10-07 18:29:22

    中药材“鸡肝”。出处:《别录》。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毫克,铁8.2毫克;维生素A50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1.63毫克,尼克酸10.4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 关于维生素含率,另有谓每克含抗坏血酸总量0.28毫克,其中还元型的0.21毫克;胆碱……...

    查看详情 >>
  • 鸡肝散2022-10-07 18:29:22

    中药材“鸡肝散”。别名:黑头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细野菝子(《红河中草药》),滇香薷、四棱蒿(《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旷野、路边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1.5米,全株有香气。茎四棱形,微被柔毛,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6厘米,宽2.5~4厘米,边缘中部……...

    查看详情 >>
  • 鸡脚刺2022-10-07 18:29:21

    中药材“鸡脚刺”。别名: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生境分布:分布安徽、江西、贵州等地。原形态: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计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基部粗约1~2毫……...

    查看详情 >>
  • 鸡翮羽2022-10-07 18:29:21

    中药材“鸡翮羽”。别名:鸡翮《肘后方》),鸡翮翎(《纲目》)。出处:《本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鸡肠2022-10-07 18:29:20

    中药材“鸡肠”。出处:《本经》。功能主治:治遗尿,遗精,白浊,痔漏。 ①《本经》:...

    查看详情 >>
  • 鸡腿蘑2022-10-07 18:29:19

    中药材“鸡腿蘑”。别名:毛头鬼伞、毛头鬼盖、假鸡(土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夏、秋季节群生或单生于草地、林中地上、路旁或田野上。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普遍分布。原形态:菌盖宽46cm,幼期呈圆柱形,后呈钟形,白色,顶部淡土黄色,表部具平伏淡褐色翘起的鳞片。盖缘易开裂。菌肉较厚,白色。菌褶密集,离生,初白色,很快变黑。菌柄圆柱形,如栽培得当,高可达30cm,粗……...

    查看详情 >>
  • 鸡胆2022-10-07 18:29:19

    中药材“鸡胆”。出处:《别录》。药理作用:参见...

    查看详情 >>
  • 鸡脚莲2022-10-07 18:29:18

    中药材“鸡脚莲”。别名:大风尾草、原始莲座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陆生中型蕨类植物。具肉质近直立的根状茎,直径23cm。根肉质而长,粗壮,除顶端略有鳞片外,其余均光滑。叶簇生;叶柄长4060cm,粗约2.5mm,有宿存的棕色或深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一回羽状,草质,有羽片24对,先端1枚同……...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