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楸树皮2022-10-07 19:30:13

    中药材“刺楸树皮”。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在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分布几遍全国。产四川、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原形态:刺楸(《救荒本草》),又名:鼓钉刺、刺枫树、刺桐、云楸、棘楸、丁木树、鸟不宿、上山虎、丁皮树、丁桐树、鹅足板树、刺椿、鸭脚板叶。 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

    查看详情 >>
  • 人参子2022-10-07 19:32:39

    中药材“人参子”。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
  • 上树咳2022-10-07 19:34:58

    中药材“上树咳”。别名:瓜核草。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石壁或树上。分布云南、贵州及华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淡绿色,疏被鳞片,基部鳞片圆形,向上部为钻状披针形,有粗齿。叶一型,近肉质,有极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为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短楔形,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

    查看详情 >>
  • 龙虾2022-10-07 18:24:24

    中药材“龙虾”。别名:大红虾、海虾、红虾。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拾遗》:大红虾生临海、会稽,大者长一尺,须可为替。 2.《北户录》:红虾出潮州、潘州南巴县,大者长二尺。 3.《纲目》:闽中有五色虾,亦长尺余,彼人两两干之,谓之对虾,以充上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540m深的浅海岩礁间,或在泥沙质的浅海间活动。 2.栖息于水深815m的岩石……...

    查看详情 >>
  • 鹰不扑2022-10-07 18:28:08

    中药材“鹰不扑”。别名:小郎伞、鸟不宿(《广西中草药》),楤木、打散根、百鸟不落、雷公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及溪进、草丛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2米。茎,叶柄、叶脉和花序柄上均具针刺及刚毛状。叶互生,通常3回单数羽状复叶;第2回叶柄对生;第3回小叶5~9片……...

    查看详情 >>
  • 马唐2022-10-07 18:31:43

    中药材“马唐”。别名:羊麻、羊粟(《别录》),马饭(《本草拾遗》)。出处:《别录》。生境分布:生长于草地和荒野路旁。广布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秆广展、分枝,下部节上生根。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17厘米,宽3~10毫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近浑圆,两面疏生软毛或秃净;叶鞘疏松裹茎,疏生有疣基的软毛或无毛。总状花序3~10枚,长5……...

    查看详情 >>
  • 铁箍散2022-10-07 18:35:10

    中药材“铁箍散”。别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黄龙藤、蛇毒药、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根:风湿麻木,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血栓闭塞性麦管炎;叶: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6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干叶研粉撒患处。别名:拦路虎、铁板道、牛舌头草。出处:《陕西……...

    查看详情 >>
  • 金兰2022-10-07 18:36:37

    中药材“金兰”。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华东。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用法用量:鲜全草1两,水煎后加白糖服。别名:桠雀兰、头蕊兰。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金兰,陆生植物,高2045cm。具多数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具35……...

    查看详情 >>
  • 跌破勒2022-10-07 18:38:55

    中药材“跌破勒”。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疏林或干燥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长叶柞木,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全株秃净。枝柔弱,常有刺。叶互生;具长柄;叶片革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22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粗锯齿;……...

    查看详情 >>
  • 蜜蜂子2022-10-07 18:41:20

    中药材“蜜蜂子”。别名:蜂子(《本经》)。出处:《本草经集注》。性味:甘,平。 ①《本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