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尾七2022-10-07 19:30:24

    中药材“凤尾七”。别名:凤尾草、凤凰草、香景天。性味:甘、微苦、涩,温。功能主治:补血调经,养阴。用于月经不调,阴虚潮热,头晕目眩,妇女虚劳。用法用量:3~4钱。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坡及山粱的石隙中。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各地。原形态:小丛红景天,又名:凤尾草、凤凰草、香景天。 多年生草本。高9~20厘米,全株无毛。宿根粗壮,有分枝。茎直立……...

    查看详情 >>
  • 亮叶桦叶2022-10-07 19:32:51

    中药材“亮叶桦叶”。别名:光叶桦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及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地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乔木,高达20m。树皮红褐色或黄灰色,枝条红褐色,有蜡质白粉;小枝黄褐色,密生短柔毛。芽鲜无毛,边缘生纤毛。叶柄长12cm,密生短毛及腺点;叶片卵形至宽卵圆形,长4.510cm,宽……...

    查看详情 >>
  • 三羽叉蕨2022-10-07 19:35:10

    中药材“三羽叉蕨”。别名:鸡爪蕨、大叶入地蜈蚣、昏头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沟边或湿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原形态:植株高4080cm。根茎横生,粗壮,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色、披针形至线形鳞片,全缘。叶近生;叶柄长2050cm,棕禾秆色,向上疏被棕色、节状短毛;叶片三角状五角形,长2535cm,宽2025cm,上面无毛,下……...

    查看详情 >>
  • 鹰嘴爪2022-10-07 18:28:14

    中药材“鹰嘴爪”。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铃兰2022-10-07 18:35:16

    中药材“铃兰”。别名:草玉铃、小芦铃、香水花、鹿铃、君影草、草寸香。性味:苦,温。有毒。功能主治:强心,利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由高血压病及肾炎引起的左心衰竭。用法用量:全草每次0.3克,每日量为1.0克,水冲服。备注:(1)本品应用过量,可出现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又无自觉不适,不易发现,故用本品时,应特别注意心律变化,每次用药前把观察心律及……...

    查看详情 >>
  • 野西瓜苗2022-10-07 18:36:49

    中药材“野西瓜苗”。别名:小秋葵、香铃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性味:全草:甘,寒。 种子:辛,平。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利尿。用于急性关节炎,感冒咳嗽,肠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疮毒。 种子:润肺止咳,补肾。用于肺结核咳嗽,肾虚头晕耳鸣耳聋。用法用量:全草0.5~1两,种子3~5钱;外用适量,全草捣烂敷患处。别名:小秋葵(《贵州植药……...

    查看详情 >>
  • 蜂胶2022-10-07 18:41:31

    中药材“蜂胶”。性状: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具粘性,有芳香气味。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软化角化组织、止痛。用于鸡眼、胼胝、寻常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患处。出处:江西《中草药学》。化学成分:含树脂约50~60%,蜂蜡30%,芳香挥发油10%和一些花粉等夹杂物。功能主治:①《中华皮肤科杂志》:...

    查看详情 >>
  • 蒴莲2022-10-07 18:43:55

    中药材“蒴莲”。别名: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海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健脾胃,补肝肾。用法用量:0.5~1两。别名:软骨青藤、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软骨风、过江龙、田螺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低海拔疏林下、林缘或藻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草质藤本。全株无毛。根粗壮,长条形……...

    查看详情 >>
  • 茜草2022-10-07 18:46:23

    中药材“茜草”。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性状: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贮藏:置……...

    查看详情 >>
  • 臭灵丹2022-10-07 18:48:45

    中药材“臭灵丹”。别名:鹿耳林、大黑药。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口腔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浓汁洗患处。别名:狮子草(《滇南本草》),臭叶子(《滇南本草》整理本),六棱菊(《云……...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