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赤瓟2022-10-07 19:28:03

    中药材“南赤瓟”。别名:野冬瓜、球子莲、地黄瓜、麻皮栝楼、野瓜蒌、乌瓜、苦瓜蒌、秦岭赤瓟、野丝瓜、丝瓜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700m的山沟边、林缘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原形态:攀缘草本。根块状。茎有较深的棱沟,全株密被柔毛状硬毛。叶柄粗壮,长310cm;叶片质稍硬,卵状心形,或近圆心形,长515cm,……...

    查看详情 >>
  • 冻绿刺2022-10-07 19:30:42

    中药材“冻绿刺”。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东北及长江下游各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米。枝灰褐色,分枝多,小枝细长,具白色细柔毛,枝端锐尖成刺。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4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

    查看详情 >>
  • 五味藤2022-10-07 19:33:08

    中药材“五味藤”。别名:丢了棒、象皮藤、一摩消、五马巡城、蝉翼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5001100m的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蝉翼藤 攀援灌木,长达6m。小枝细,圆柱形,被紧贴的短伏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8mm,被短伏毛;叶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2cm,宽36cm,先端急尖,基部钝至近圆形……...

    查看详情 >>
  • 龙珠2022-10-07 18:24:46

    中药材“龙珠”。生境分布:浙江、台湾、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烦热。主治恶疮,疖肿。用法用量:3~5钱。别名:赤珠(《药性沦》),红珠草(《福建民间草药》)。出处:《药论性》。生境分布:生长于山野;亦栽培供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或几乎无毛,高90厘米。茎分枝,斜开,绿色。单叶互生戌成对;叶片……...

    查看详情 >>
  • 黄唇鱼鳞2022-10-07 18:27:08

    中药材“黄唇鱼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60m海区,幼鱼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以虾、蟹等甲壳动物及小鱼为食。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原形态:黄唇鱼,体侧扁,一般长约100150cm。头中大,吻钝尖,有吻孔5个。眼中大,上侧位。口前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张口时下颌突出。上颌外行牙较大,尖锥形;内行牙细小。下颌内行牙……...

    查看详情 >>
  • 鹅涎2022-10-07 18:28:23

    中药材“鹅涎”。出处:《本草蒙筌》。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

    查看详情 >>
  • 青竹标根2022-10-07 18:33:07

    中药材“青竹标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多生于大山林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攀援植物。叶对生或3叶轮生,具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波状,肉质。聚伞花序顶生,有长柄;多花,疏散;萼片狭披针形;花冠管状,直立,2唇形;子房上位,花盘环状。蒴果线形,长8~9厘米,宽2~3毫米,……...

    查看详情 >>
  • 野猪外肾2022-10-07 18:37:06

    中药材“野猪外肾”。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豹骨2022-10-07 18:39:28

    中药材“豹骨”。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归经:归肝、肾经。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用法用量:3~6钱,入丸剂或浸酒服。出处:《医林纂要》。生境分布:主要栖居在山区,亦见于丘陵地带。喜栖树上或森林里,有固定巢穴。善爬树,夜间活动,性凶猛。以捕捉野羊、鹿、野猪,以及猿猴、兔、野禽、家禽等为食。 分布黑龙江、吉林、河……...

    查看详情 >>
  • 蜀五加2022-10-07 18:41:52

    中药材“蜀五加”。别名:五加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0003200的灌木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达4m;枝无南刺或节上有一至数个细长直刺。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3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26cm,……...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