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柱花2022-10-07 19:28:47
中药材“半柱花”。别名:出泡草、白泡草。生境分布:广西。性味:微辛,凉。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痢疾:全草3~5钱,水煎服。 跌打肿痛: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 疮疡溃烂,湿疹,皮肤瘙痒。全草适量,水煎外洗,并取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别名:狗泡草、毛虫包、火溧藤、白飘草、白泡草、三失母头、疳积草、出泡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蔽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
查看详情 >> -
兔骨2022-10-07 19:31:25
中药材“兔骨”。出处:《别录》。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九子不离母2022-10-07 19:33:50
中药材“九子不离母”。别名:黄姜、叉蕊薯蓣。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痒,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泡酒1斤,每次10~15毫升,日服2次。别名:兴元府萆薢、黄山药、蛇头草、萆薢、白山药、次黄山药、黄姑里、饭沙子、川萆薢。出处:参见...
查看详情 >> -
鳙鱼2022-10-07 18:29:57
中药材“鳙鱼”。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本草求原》),包头鱼(《随息居饮食谱》),胖头鱼(《动物学大辞典》),黑鲢、花鲢(薛德焴《系统动物学》)。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活于河流、湖伯中,冬季多在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分布长江流域……...
查看详情 >> -
雪山鼠尾草2022-10-07 18:33:28
中药材“雪山鼠尾草”。别名:紫花丹参。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林下、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45cm。茎直立,具条纹。根茎粗壮。其上密生鳞片叶卵圆状三角形。叶有基出叶和茎生叶两种,基出叶叶柄长220cm;叶片均为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211cm,宽约为长的一增或与长约相等,边缘具……...
查看详情 >> -
角翅卫矛2022-10-07 18:40:08
中药材“角翅卫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山谷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角翅卫矛 半常绿灌木,高12m。小枝圆柱形;冬芽圆锥形,长约5mm。叶互生;叶柄长约6mm;叶近革质,条状披针形,长715cm,宽1.3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密锯齿,叶脉在两面稍凸起,明显。聚伞花序通常具3……...
查看详情 >> -
虾蟆2022-10-07 18:42:35
中药材“虾蟆”。别名:蛙黾(《国语》),蝈(《周礼》),蟹蟆(《尔雅》),土蛙(《现代实用中药》)。出处:《本经》。生境分布:分布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原形态:体长约40~55毫米,雄者略小。头部略呈三角形。口阔,吻端尖圆,吻棱圆;口内有锄骨齿2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个……...
查看详情 >> -
菜豆树2022-10-07 18:44:57
中药材“菜豆树”。别名:蛇树、豆角树、接骨凉伞、牛尾树、朝阳花。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伤暑发热。外用治跌打骨折,毒蛇咬伤,痈肿。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豆角树、白鹤参、牛尾树(《广西中草药》),豆角木、接骨凉伞、大朗伞、大朝阳、森木朗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石……...
查看详情 >> -
苍山黄堇2022-10-07 18:47:24
中药材“苍山黄堇”。别名:马尾黄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左右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原形态:苍山黄堇 草本,高1830cm,无毛。根簇生多数,下部常纺锤形增粗。茎不分枝或上部生一分枝。基生叶2,柄长512cm,叶片轮廓宽卵形,长1.54cm,宽26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短柄,末回裂片狭倒卵形至条状披针形,先端有短尖……...
查看详情 >> -
老头草2022-10-07 18:49:47
中药材“老头草”。别名: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老头艾(《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坡、水沟边、田野。分布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火绒草,又名:薄雪草、白艾。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密生灰白色绵毛。根纤细,褐色;根茎粗壮,分枝。茎丛生,直立或斜生。单叶互生,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