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蕊草2022-10-07 19:34:53
中药材“三蕊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松林下、林间空地、林缘路边草丛中及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三蕊草 草本,高515cm。茎纤细,略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被平展的腺毛及微柔毛。叶柄长13mm,被腺毛;叶片膜质,狭椭圆形至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长(5)1025mm;宽(3)47mm,边缘具细锯……...
查看详情 >> -
三颗针2022-10-07 19:34:52
中药材“三颗针”。别名: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分类草药性》。原形态:①刺黑珠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茎圆柱形,微具纵棱,光滑无毛,幼时淡红色;二年生枝黄灰色或灰棕色,刺坚硬,分3叉,长1~3厘米,棕色,下侧有纵沟。叶革质,互生或3片簇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钝尖,有小尖刺,……...
查看详情 >> -
上天梯2022-10-07 19:34:52
中药材“上天梯”。别名:王孙、轮叶王孙。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高热抽搐,咽喉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别名:定风筋、铜筷子、灯台七、七叶一枝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草丛、阴湿地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和四川等地。原形态:北重……...
查看详情 >> -
东北堇菜2022-10-07 19:34:51
中药材“东北堇菜”。别名:堇堇菜、紫花地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地、草坡、灌丛、林缘、疏林下、田野荒地及河岸沙地处。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台湾等地。原形态:东北堇菜,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618cm。根茎短,垂直,节密生,常自一处发出数条较粗壮的裼色长根;根通常平滑,向下斜伸或有时稍横生。基生叶少数到多数;叶片长圆形,舌形……...
查看详情 >> -
东风螺壳2022-10-07 19:34:51
中药材“东风螺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肉食性。 2.生态环境及分布与前种同。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原形态: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壳表灰白色,外被黄褐色……...
查看详情 >> -
丝带蕨2022-10-07 19:34:50
中药材“丝带蕨”。别名:木莲金。生境分布:浙江、台湾、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主治劳伤。用法用量:全草3~5钱,泡酒服。别名:木兰、木莲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附生于树上。分布浙江、湖北、广东以及西南等地。原形态:附生草本。根茎短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渐尖或披针形。叶近生,肉质,几无柄;长线形,长30~50厘米,宽2……...
查看详情 >> -
丝毛毛毡草2022-10-07 19:34:50
中药材“丝毛毛毡草”。别名:毛毡草。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注意:服药期间及服药后禁食鱼鲜、猪肥肉3个月;愈后禁食虾皮1年。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急、慢性肾炎。外治肿毒。用法用量:全草1两,水煎服,服后吃白糖一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荒地、田边、山谷及丘陵地带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
查看详情 >> -
东风螺2022-10-07 19:34:49
中药材“东风螺”。别名:甜螺、南风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肉食性。 2.生态环境及分布与前种同。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原形态: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壳表……...
查看详情 >> -
东方蝾螈2022-10-07 19:34:49
中药材“东方蝾螈”。别名:四足鱼;四脚鱼;水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在清寒的静水池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原形态:东方蝾螈,体形小,全长70mm左右,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顶平坦,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
查看详情 >> -
东风菜2022-10-07 19:34:48
中药材“东风菜”。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性味:辛、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感冒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仙白草、山蛤芦(《中国药植志》),盘龙草、白云草(《湖南药物志》),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