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貒肉2022-10-07 18:39:32
中药材“貒肉”。别名:貒猪肉(《圣惠方》)。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猪獾(《纲目》),又名:貒(《楚辞》),獾(《尔雅》郭璞注),獾豚(《本草拾遗》),地猪(《医林纂要》),沙獾。 体粗壮,身长65~70厘米,尾长14~17厘米,体重约10公斤。形似狗獾,额部宽。吻较长,鼻垫与上唇之间无毛。四肢粗壮,前……...
查看详情 >> -
败毒草2022-10-07 18:39:27
中药材“败毒草”。别名:耳叶金毛裸蕨。生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四川、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主治风毒疮痒。用法用量:根3~5钱,水煎服,并用全草适量煎水洗。别名:耳形金毛裸蕨、石龙草、阴兜药、白带药、白马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000m的山坡干旱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河……...
查看详情 >> -
赤小豆叶2022-10-07 18:39:27
中药材“赤小豆叶”。别名:赤小豆藿(《别录》)。出处:《别录》。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 ①《别录》:...
查看详情 >> -
赛北紫堇2022-10-07 18:39:26
中药材“赛北紫堇”。别名:断肠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原形态:赛北紫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无毛。主根直长。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多数,柄长46cm,基部成鞘,叶片轮廓三角形,长810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对,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宽25mm;茎生……...
查看详情 >> -
贯众叶溪边蕨2022-10-07 18:39:26
中药材“贯众叶溪边蕨”。别名:乳鸡藤、小狗鸡子。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原形态:植株高2235cm。根茎短而直立,疏被有毛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18cm,禾秆色,基部密被多细胞透明的长毛,向上略有短毛;叶片草质,披针形,长1525cm,宽47cm,上边沿叶脉被疏……...
查看详情 >> -
贵州卷柏2022-10-07 18:39:25
中药材“贵州卷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阴谷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主茎直立,高约1550cm。基部着生须根。茎下部疏生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约4mm,宽约2mm。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展,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4mm,宽1.52mm,先端尖而有芒,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中叶椭圆形,长1.5mm,……...
查看详情 >> -
赤茯苓2022-10-07 18:39:12
中药材“赤茯苓”。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出处:《本草集注》。性状: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归经:入心、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
查看详情 >> -
赤楠根2022-10-07 18:39:10
中药材“赤楠根”。别名:叫耳蒙根。出处: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
查看详情 >> -
走马胎2022-10-07 18:39:00
中药材“走马胎”。别名:血枫、山鼠、山猪药、走马风。性味:苦、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呼吸,消肿止痛。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叶:外用治扭伤,痈疖肿毒,慢性溃疡。用法用量:根0.3~1两;根、叶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用干叶研粉撒敷患处。别名: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出处:……...
查看详情 >> -
跌打草2022-10-07 18:38:58
中药材“跌打草”。别名:细穗爵床、盗偷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灌木丛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地区。原形态:十万错 多年生草本,高达1mm。茎有棱,绿色,节膨大而带紫色。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811cm,宽33.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粗糙,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约8cm;花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