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皮2022-10-07 19:02:59

    中药材“牡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

    查看详情 >>
  • 牛鼻栓2022-10-07 19:02:58

    中药材“牛鼻栓”。别名:千斤力。生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贵州、四川。化学成分:叶含有岩白菜内脂(bergenin)、牛鼻栓甙(fortunearioside,C15H20O9)。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益气,止血。主治气虚,刀伤出血。用法用量:5~8钱,外用捣烂敷患处。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
  • 牡荆沥2022-10-07 19:02:58

    中药材“牡荆沥”。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出处:《本草拾遗》。归经:《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
  • 牡丹花2022-10-07 19:02:57

    中药材“牡丹花”。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化学成分:花瓣含黄芪甙。性味:《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牛马藤2022-10-07 19:02:57

    中药材“牛马藤”。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麻木,通经,经闭。用法用量:茎藤或根0.5~1两,水煎或泡酒服。别名:过山龙(《草木便方》),油麻血藤(《中草药资料》)。出处:《草木便方》。生境分布:生长于林边及肥沃之处,常缠绕于树上或附于岩石上。……...

    查看详情 >>
  • 牡荆子2022-10-07 19:02:56

    中药材“牡荆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出处:陶弘景。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地。产于江苏、广西、浙江、湖南等地。原形态:牡荆(《广志》),又名:楚(《诗经》),荆(《广雅》),铺香、午时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布惊草、蚊……...

    查看详情 >>
  • 牛轭草2022-10-07 19:02:56

    中药材“牛轭草”。别名:红茅草、地蓝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潮湿山坡、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狭叶水竹草 匍匐草本。无毛或被柔毛。根须状而纤细。基生叶小;叶片条形或线形,长不及10cm,宽不及1cm,先端短尖,下面有时被柔毛;茎生叶较小,长2.57cm;叶鞘……...

    查看详情 >>
  • 牛黄2022-10-07 19:02:55

    中药材“牛黄”。别名:丑宝、天然牛黄。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

    查看详情 >>
  • 牛靥2022-10-07 19:02:54

    中药材“牛靥”。别名:牛食系(《圣惠方》)。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牛齿2022-10-07 19:02:54

    中药材“牛齿”。出处:《别录》。功能主治:《别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