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自木蓝2022-10-07 18:44:06
中药材“蒙自木蓝”。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下。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小灌木,高可达1.5米以上,幼枝有密生平贴的白毛,有显着的节。羽状复叶,长4~7厘米,小叶13~17,对生,狭矩形或椭圆状矩形,长5~13毫米,宽3.5~6毫米。纸质,下面疏生白毛。总状花序腋生,短于叶序,花蓝紫色。荚果,长2.4……...
查看详情 >> -
蒲葵根2022-10-07 18:44:07
中药材“蒲葵根”。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据上所述,其原植物即为今之蒲葵,或称葵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原形态:蒲葵,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
查看详情 >> -
蒲桃壳2022-10-07 18:44:07
中药材“蒲桃壳”。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较湿润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产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形态:蒲桃(《罗浮志》),又名:檐木、香果、风鼓、水葡桃。 常绿乔木,高达10米。树冠球形,树皮平滑,淡褐色。单叶对生,具短柄,革质而亮,叶矩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尖,全缘,侧脉下面明……...
查看详情 >> -
葫芦茶根2022-10-07 18:44:08
中药材“葫芦茶根”。出处:《贵州草药》。性味:《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 -
葛藟汁2022-10-07 18:44:08
中药材“葛藟汁”。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分布湖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说文》),巨苽、蓷藟(陆玑《诗疏》),千岁虆、虆芜(《别录》),乌蛙子、千岁木、栽秧藤、割谷镰藤、野葡萄。 藤本。枝条细长,幼枝被有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叶互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宽4~……...
查看详情 >> -
蒙古山萝卜2022-10-07 18:44:09
中药材“蒙古山萝卜”。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内蒙古、东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平滑或生短毛。根生叶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斜形,具长柄,全缘或缺刻状锐牙齿缘,有时为大头羽裂状,下面密生短毛;茎生叶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直径约3厘米,蓝色;总苞片线形;外缘花唇形2裂……...
查看详情 >> -
葛谷2022-10-07 18:44:09
中药材“葛谷”。出处:《本经》。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5%及γ谷氨酰基苯丙氨酸。性味: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葫芦藓2022-10-07 18:44:10
中药材“葫芦藓”。别名:石松毛、牛毛七、火堂须、红孩儿。生境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性味:淡,平。注意:孕妇及体虚者少用。功能主治:除湿止血。主治痨伤吐血,跌打损伤,湿气脚痛。用法用量:1~2两。别名:石松毛、红孩儿、牛毛七、火堂须、地七。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氮肥丰富的阴湿地上。春、夏、秋均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北各省……...
查看详情 >> -
葵花大蓟2022-10-07 18:44:11
中药材“葵花大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清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原形态:葵花大蓟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无茎或几无茎。叶基生,莲座状;叶柄短;叶片狭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36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白色疏长柔毛,羽状浅裂或深裂,裂片长卵形,基部杂有小裂片,顶端和边缘具……...
查看详情 >> -
葫芦茶2022-10-07 18:44:11
中药材“葫芦茶”。别名:剃刀柄、虫草、金剑草、咸鱼草、百劳舌、鲮鲤舌。性味:微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用于预防中暑,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肾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小儿疳积,妊娠呕吐,菠萝中毒,小儿硬皮病。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备注:(1)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