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荠菜子2022-10-07 18:45:50

    中药材“荠菜子”。别名: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粽子(《东北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干燥的种子细小,长约0.8毫米,棕褐色,以放大镜观察,呈扁长形,一端钝圆,一端略狭而有白色种脐,两面有长环形的沟,形成中央长形隆起。化学成分:果实的绿色果皮中含香叶木甙。种子含脂肪油22.5……...

    查看详情 >>
  • 荚果蕨贯众2022-10-07 18:45:51

    中药材“荚果蕨贯众”。别名:野鸡膀子、小叶贯众。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谷阴湿处。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lm。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矩圆倒披针形,长45~90cm,宽14~25cm,二回羽状深裂,下部有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小成耳状,叶柄短;孢子叶较短,叶柄较长,一回羽状,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盖住孢子囊群。性状:本品……...

    查看详情 >>
  • 荚蒾2022-10-07 18:45:52

    中药材“荚蒾”。别名:酸汤杆、苦柴子。性味:枝、叶:酸,微寒。 根:辛、涩,微寒。功能主治: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根:祛瘀消肿。用于淋巴结炎(丝虫病引起),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枝、叶: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温洗患处。根:0.5~1两,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别名:檕迷、挈檀(陆玑《诗疏》),羿先(《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荔枝壳2022-10-07 18:45:52

    中药材“荔枝壳”。出处:《本草蒙筌》。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质而脆。化学成分:含多酚氧化酶。功能主治:治痢疾,血崩,湿疹。 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草血竭2022-10-07 18:45:53

    中药材“草血竭”。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肠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备注:(1)同属植物圆穗蓼(球花蓼、拳参)Polygonum……...

    查看详情 >>
  • 草绣球2022-10-07 18:45:53

    中药材“草绣球”。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水沟旁阴湿处,喜阴湿而土地肥沃的砂土。分布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湾、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落叶亚灌木,高30~60厘米或更高。根茎粗大,淡黄褐色,密生须根。茎不分枝,干后有纵槽纹。叶互生;纸质;椭圆形至倒卵状匙形。形状变化较大,长7~……...

    查看详情 >>
  • 草蜘蛛2022-10-07 18:45:54

    中药材“草蜘蛛”。别名:花蜘蛛(《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单独生活,5、6月间,抽丝张漏斗状的网于灌木,草丛间,捕食其他小虫。原形态:草蛛,又名:迷路漏斗草蛛。 体椭圆形,雄蛛体长约8毫米,雌蛛长约9毫米,全体灰绿色。头胸部有白色车轮状斑纹;口小,适于吮吸;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面的前端;下有附肢6对,第1对呈单螯状,内通毒腺;第2对……...

    查看详情 >>
  • 草胡椒2022-10-07 18:45:54

    中药材“草胡椒”。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学杂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石缝中或宅舍墙脚下。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草胡椒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2040cm。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粗12mm,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阔卵形或卵头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3.5cm,先端短尖或钝,……...

    查看详情 >>
  • 草龙2022-10-07 18:45:55

    中药材“草龙”。别名:化骨溶、假木瓜、水仙桃、田浮草、香须公。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炎,口腔溃疡,痈疮疖肿。用法用量:0.5~1两。别名:水映草、田石梅、针筒草、水仙桃、田浮草、香须公、细叶水丁香、化骨溶、假木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750m的沼泽、湿草地、田边、水沟边、河滩。 资源分布:分布于……...

    查看详情 >>
  • 草香附2022-10-07 18:45:56

    中药材“草香附”。别名:走茎灯心草。生境分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调经活血。主治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失调,崩中带下等症。用法用量:1~3钱。别名:拉冈(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地。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根茎细长,常横卧,被褐色残存叶鞘纤维。茎直立,圆柱形,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