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节蓼2022-10-07 18:54:54
中药材“竹节蓼”。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适量。别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多栽培……...
查看详情 >> -
竹荪2022-10-07 18:54:55
中药材“竹荪”。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出处:1。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2.《酉阳杂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以上所述“竹肉”当指本品,“大如弹丸”是指该菌的菌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竹荪 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多、腐殖质的厚层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夏、……...
查看详情 >> -
竹鱼2022-10-07 18:54:55
中药材“竹鱼”。别名:足鱼(《医林纂要》),野鲮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边类》)。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处。原形态:体长,稍侧扁,长约40厘米。吻端钝圆,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与上唇边缘相平,唇后沟完全,上颌吻皮的边缘薄而平整,无缺刻,吻部具多数白色较大的珠星状突起,近口角处的上唇有很密集……...
查看详情 >> -
竹节树2022-10-07 18:54:56
中药材“竹节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及沿海岛屿。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小乔木,高可达12m。茎基部有板状支柱根。单叶对生;叶柄长47mm,粗而扁;叶革质,倒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410cm,宽2.54.5cm,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极浅的钝齿,叶背面散生有明显的红色小斑点。聚位花……...
查看详情 >> -
竹茹2022-10-07 18:54:56
中药材“竹茹”。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竹茹: 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姜竹茹: 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至黄色。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竹茹:取生姜,捣碎,加水少许,压榨取汁,将姜汁洒于竹茹上,拌匀,用小火微炒,……...
查看详情 >> -
竹蠹虫蛀末2022-10-07 18:54:57
中药材“竹蠹虫蛀末”。别名:竹蛀屑(《圣惠方》)。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门》:...
查看详情 >> -
竹蠹虫2022-10-07 18:54:58
中药材“竹蠹虫”。出处:《纲目》。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齿,小顋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幼虫蠹入老竹或竹制器具内,蚀害竹质。竹秆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
查看详情 >> -
竹柏根2022-10-07 18:54:58
中药材“竹柏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近光滑,红褐色或暗紫红色,成小块薄片脱落;枝开展,树干广圆锥形。叶交互对生或近对生,排成2列,厚革质,长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9cm,宽1.52.8cm,无中脉而有多数并列细脉,上面深绿……...
查看详情 >> -
竹节参2022-10-07 18:54:59
中药材“竹节参”。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无臭,味苦、后微甜。贮藏:置……...
查看详情 >> -
竹蜂2022-10-07 18:54:59
中药材“竹蜂”。别名:乌蜂、熊蜂、象蜂。性味:甘、酸,寒。注意:虚寒无火者禁用。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祛风。用于牙{匿虫虫}、口疮、咽痛,小儿惊风。用法用量:2~4只。备注:(1)同属动物小竹筒蜂Xylocopa phalothorax (Lep.),身体较小,亦供药用。 (2)头嘴有白色花纹者,不能作本品供药用。别名:笛师(《方言》郭璞解),留师(《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