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灵草2022-10-07 18:58:08
中药材“百灵草”。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小掰角、长柄牛奶藤。毒性: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除按一般中毒抢救外,可用桤木(水冬瓜树叶)、毛桃子各3~5钱,水煎服;或对症治疗。性味:甘、微苦、涩,温。有毒。注意:忌与花椒、百草霜同服。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内出血,支气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
查看详情 >> -
蘘荷2022-10-07 18:42:39
中药材“蘘荷”。别名:阳藿、羊藿姜、土里开花、盐藿。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风寒牙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腰腿痛,遗尿,月经错后,经闭,白带;外用治皮肤风疹,淋巴结结核。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别名:嘉草(《周礼》),猼月(《史记》),蒚蒩(《说文》),芋渠(《后汉书》),覆葅(……...
查看详情 >> -
黄栎2022-10-07 18:26:57
中药材“黄栎”。别名:黄栗树、黄椆。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平喘。主治哮喘。用法用量:1两,研末配方,用蜜调匀送服。别名:黄栗树(《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间阔叶林中。分布云南。原形态:常绿乔木,高15~20米。树皮深灰色,呈不规则的纵裂;小枝有黄褐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8~……...
查看详情 >> -
丁癸草2022-10-07 19:35:37
中药材“丁癸草”。别名:人字草、二叶人字草、苍蝇翼、乌蝇翼、铺地锦[广东]、老鸦草、金鸳鸯。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草地、斜坡或溪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和云南等省。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长20~60厘米。根较粗壮,有分枝。茎丛生,无毛,披散或匍伏状。小叶双生,两枚叶片生于一个叶柄顶端呈人字形,故有人字草,二叶人字草之名;小叶……...
查看详情 >> -
七星草2022-10-07 19:35:32
中药材“七星草”。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出处:1.七星草始载于《滇南本草》,谓:“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上上,或石上生。”2.《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鹅掌金星草生建昌山石间,横根,一茎一叶,叶如鹅掌,有金星。”以上两种文献所描述植物形态特征与龙骨科三出假瘤蕨相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松林下少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查看详情 >> -
海桐皮2022-10-07 19:05:50
中药材“海桐皮”。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归经:归肝、肾经。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备注:(1)不同地区海桐皮同名异物甚多,常见如下数种: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东北地区;木棉科木棉Bombax mal……...
查看详情 >> -
小草乌2022-10-07 19:20:08
中药材“小草乌”。别名:鸡足草乌、细草乌。性味:苦、微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胃痛,外伤疼痛。用法用量:1~2分,水煎或研粉服。外用鲜根加水磨成浓汁或泡酒搽患处。别名:云南飞燕草、倒捉壶(《贵州草药》),鸡脚草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细草乌(《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原形态:①云南翠雀花,又名:月下参(《滇南……...
查看详情 >> -
牛眼珠2022-10-07 19:03:22
中药材“牛眼珠”。别名:牛眼球、牛目周、牛眼睛、车前树、狭叶马钱。性味:苦,寒。有大毒。功能主治:通经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外用治痈疽肿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5~3分,配入丸散中服用。备注:(1)本品含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不可长期服用,过量可致颈面僵硬,瞳孔散大,呼吸急促,轻微刺激可引起抽搐和角弓反张,痉笑,震颤等中毒症……...
查看详情 >> -
土大香2022-10-07 19:25:59
中药材“土大香”。别名:云南茴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4000m的湿润山谷、溪谷、杂木林和路边,也有小片纯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0m。嫩枝略具棱,浅棕色。常有顶芽,芽鳞覆瓦状排列、通常早落。叶革质,互生或近对生,稀35集生;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0cm,宽1.53cm,先端短渐尖……...
查看详情 >> -
岩椒草2022-10-07 19:17:56
中药材“岩椒草”。别名:臭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志》),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中国药植志》),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及灌丛中。分布西南、华南、华东至台湾等地。原形态:多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