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色鳞毛蕨2022-10-07 19:34:38

    中药材“两色鳞毛蕨”。别名:两色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谷林下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5cm,深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较小的鳞片,鳞片两色,其基……...

    查看详情 >>
  • 鸡血七2022-10-07 18:29:09

    中药材“鸡血七”。别名:蜈蚣七、倒生莲。性味:微苦、涩,平。有小毒。注意:本品不宜与鸡冠花、钩藤同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肠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红孩儿、红血儿(《陕西中草药》),鸡心七、荞麦七(陕西《中草药研究资料》),蜈蚣七、倒生莲(《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

    查看详情 >>
  • 韭子2022-10-07 18:32:43

    中药材“韭子”。别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圆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微尖,长3~4毫米,宽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在扩大镜下……...

    查看详情 >>
  • 铜脚威灵仙2022-10-07 18:35:01

    中药材“铜脚威灵仙”。别名:黄药子、铜灵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丘陵的林边或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百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原形态:圆锥铁线莲,本质藤本。茎枝有短柔毛,后脱落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约3cm;一回羽状复叶,通常5小叶,有时3或7,偶尔基部1对为23裂或23小叶,茎基部为单叶或三出复叶;小……...

    查看详情 >>
  • 金牛七2022-10-07 18:36:18

    中药材“金牛七”。别名:火烟子、千锤打。性味:辛、苦,温。有大毒。注意:高热患者及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痈疖肿毒。茎、叶捣烂,投入厕所中可杀蛆。用法用量:5厘,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以酒醋或水磨汁涂患处。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陕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块根……...

    查看详情 >>
  • 辣根菜2022-10-07 18:38:36

    中药材“辣根菜”。生境分布:原产欧洲西北部及阿尔卑斯山。我国有栽培。原形态:岩荠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无毛。茎多数,上升或直立,分枝。叶多少肉质,基生叶圆心形或肾形,长712mm,宽818m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全缘;叶柄长达5cm;茎下部叶和基生叶形状相同而较小,叶柄较短;茎中部叶或上部叶卵形或近圆形,长515mm,基部楔形,抱茎,边……...

    查看详情 >>
  • 蔷薇叶2022-10-07 18:43:23

    中药材“蔷薇叶”。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

    查看详情 >>
  • 荚囊蕨2022-10-07 18:45:50

    中药材“荚囊蕨”。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干旱石灰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560cm。根茎粗短,横卧斜生,密被栗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二型;营养叶的柄长315cm,禾秆色;叶片披针形,厚革质,长2……...

    查看详情 >>
  • 芡实茎2022-10-07 18:48:13

    中药材“芡实茎”。别名: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羊毛绒球蟹2022-10-07 18:50:34

    中药材“羊毛绒球蟹”。别名:毛蟹、甲指红。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距海岸较近的卵石滩、泥滩或河口的泥底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峡及广东沿海。原形态:羊毛绒球蟹,头胸甲呈圆球形,同般长约53mm,宽约46mm,表面隆起,密具短绒毛,故名。额窄,前伸分为2齿,眼窝小,外眼窝齿锐,向内弯曲。头胸甲前侧缘具2锐齿,后侧缘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