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紫堇2022-10-07 19:34:45

    中药材“东紫堇”。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原形态:东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无毛。地下茎细长。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具膜质鳞片2枚。叶34枚;叶柄细长,基部成鞘抱茎;叶片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狭披针形至宽条形,上面绿色,下面淡蓝色。总状花序项生,密集花612朵;苞片倒印形至椭圆……...

    查看详情 >>
  • 马蔺子2022-10-07 18:31:36

    中药材“马蔺子”。别名:蠡实(《本经》),荔实(《别录》),马楝子(《本草图经》),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原形态:马蔺(《唐本草》),又名:旱蒲(《礼记》),剧草、豕首、三坚(《本经》),荔(《说文》),马薤(《礼记》郑玄注),马莲(《释草小记》),蠡草……...

    查看详情 >>
  • 鞭打绣球2022-10-07 18:32:46

    中药材“鞭打绣球”。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经闭,月经不调,肺结核,扁桃体炎,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外用治湿疹,疮疡,口腔炎。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拌蜂蜜蒸热外搽。别名:红顶珠(《贵州草药》),地草果、红豆……...

    查看详情 >>
  • 铜锤草2022-10-07 18:35:04

    中药材“铜锤草”。别名: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红花柞浆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疏林、荒坡或栽于庭园。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约35厘米。地下部分有鳞茎,白色,形圆,长约2~2.5厘米;鳞片膜质,褐……...

    查看详情 >>
  • 金挖耳根2022-10-07 18:36:24

    中药材“金挖耳根”。别名:野烟头(《重庆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性味:《重庆草药》:...

    查看详情 >>
  • 轮叶棘豆2022-10-07 18:38:42

    中药材“轮叶棘豆”。别名:打夏。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止泻镇痛。用于创伤出血,疮疖肿痛,肠炎腹泻;外用可消肿止痛,止血。用法用量:1~3钱。别名:莪大夏(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干燥的山坡。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根皮暗褐色。茎极短,外面被宿存的托叶与叶柄所包被。羽状复叶密集,长5~20厘米;……...

    查看详情 >>
  • 蓼实2022-10-07 18:43:29

    中药材“蓼实”。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出处:《本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芙蓉根2022-10-07 18:48:20

    中药材“芙蓉根”。生境分布:原产我国湖南,现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台湾等地有栽培。原形态:木芙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叶互生;叶柄长520cm;托叶披针形,长68mm,常早落;叶宽卵形至卵圆形或心形,直径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

    查看详情 >>
  • 罗甸沟瓣2022-10-07 18:50:42

    中药材“罗甸沟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800m的山坡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罗甸沟瓣 常绿灌木,高约1m。叶对生;叶柄短,长约5mm;叶厚纸质,长方形、卵状长方形或近窄椭圆形,长1022cm,宽28cm,先端偏斜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疏浅波齿,叶面有时微皱。聚伞花序13次分枝,花序梗长24cm,花梗长410mm;花白……...

    查看详情 >>
  • 红吹风2022-10-07 18:53:09

    中药材“红吹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山地、河谷、溪边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火筒树 小乔木,高4m以上。小枝褐色,有纵细条纹,无毛;无卷须。叶为二回单数羽状复叶,长1m或更长,总叶柄圆柱形,长达20cm,无毛,有纵条纹;小叶大小不等,披针形、宽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519cm,宽6.……...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