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叶耳草2022-10-07 19:29:40

    中药材“剑叶耳草”。别名: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铁扫把。生境分布: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消积,止血。 支气管炎,咳血:全草3~5钱,水煎服。 小儿疳积:鲜叶1两与猪瘦肉同炖,服汤食肉。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别名:长尾耳草、少年红、千年茶、痨病草、产后茶、天蛇木、必儿药、黑骨风、剑叶耳草、铁扫把、咳嗽痨、小……...

    查看详情 >>
  • 刺黄芩2022-10-07 19:29:34

    中药材“刺黄芩”。别名: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原形态:大叶刺黄柏 常绿灌木,高1.52m。茎直立,粗壮。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915,或更多;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约7cm,宽约4.5cm,先端渐尖,边缘反卷,有27个大刺状锯齿,无小叶柄。总状花序丛生于茎顶,近于直立;花黄色,微下垂;花梗……...

    查看详情 >>
  • 千年健2022-10-07 19:29:10

    中药材“千年健”。别名:一包针、千颗针、千年见、丝棱线。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气香,味辛、微苦。贮藏:置阴……...

    查看详情 >>
  • 半蒴苣苔2022-10-07 19:28:50

    中药材“半蒴苣苔”。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黄疸。用法用量:全草晒干,研细末,每次5钱,拌红糖,晚饭前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石花菜、尿桶草、石花、牛蹄草、牛舌头、白观音扇、石塔青、降龙草、石杓麦、乌梗子、岩茄子、岩苋菜、牛耳朵菜……...

    查看详情 >>
  • 南蛇藤叶2022-10-07 19:28:03

    中药材“南蛇藤叶”。出处:《中国药植志》。化学成分:含5种黄酮甙: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8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3,7二鼠李糖甙。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志》:...

    查看详情 >>
  • 台蘑2022-10-07 19:27:17

    中药材“台蘑”。别名:厚环粘盖牛肝。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针叶林内,可与针叶树形成菌根。分布于吉林、山西。性味:微咸,温。注意:禁忌生冷食物,孕妇小儿勿服。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用法用量:入丸散剂。备注:为“舒筋散”主要原料之一。别名:厚环粘盖牛肝菌、雅致乳牛肝菌、长柄牛肝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林下,与……...

    查看详情 >>
  • 四轮草2022-10-07 19:26:25

    中药材“四轮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溪谷水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原形态:草本,高1530cm。茎肉质,带红色。单叶对生;叶柄纤细,长约及叶片的二分之一;托叶心形或宽卵形,长26mm,在叶柄间部分合生;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13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

    查看详情 >>
  • 地锦槭2022-10-07 19:25:21

    中药材“地锦槭”。别名:红枫叶、色木、五龙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各地。原形态:色木槭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粗糙,常纵裂,灰褐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具圆形皮孔;冬芽近于球形,鳞片卵形。叶对生;叶柄长46cm,细瘦,无毛……...

    查看详情 >>
  • 大散血2022-10-07 19:23:57

    中药材“大散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埂上,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下及路旁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褐色多细胞柔毛。茎细弱,四棱形,常自基部分枝成簇生状,初倾斜,后匍匐伸长,长715(30)cm,节间长25cm。叶对生;叶柄长25(10)mm,具草质狭边缘;叶片阔卵形至近圆形,长……...

    查看详情 >>
  • 大蒜2022-10-07 19:23:28

    中药材“大蒜”。别名:蒜、蒜头。生境分布:人工栽培。南北各省区均产。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具强烈臭辣味。地下鳞茎球形或扁球形,由6~10个肉质瓣状小鳞茎组成,外包灰白色或淡紫红色的干膜质鳞皮。叶数片,基生,扁平中实,条状披针形,灰绿色,宽约2.5厘米,长达50厘米。夏季开淡粉红色花;花葶高约60厘米,直立,圆柱形,伞形花序顶生,有膜质长苞片1~3枚;花常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