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榄2022-10-07 19:15:15
中药材“方榄”。别名:三角榄。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生于海拔4001300m的杂木林中。原形态:方榄 乔木,高1525m。小枝有皮孔,幼枝被稀疏灰色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钻形,被柔毛,早落;小叶56(10)对,……...
查看详情 >> -
月季花2022-10-07 19:14:41
中药材“月季花”。别名:月月红。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压、防蛀。归经:归肝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散毒消肿。花: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未溃破)……...
查看详情 >> -
望江南2022-10-07 19:14:38
中药材“望江南”。别名:羊角豆、山绿豆、假决明、狗屎豆、假槐花。性味:甘、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种子:清肝明目,健胃润肠。用于高血压头痛,目赤肿痛,口腔糜烂,习惯性便秘,痢疾腹痛,慢性肠炎; 茎、叶:解毒。外用治蛇、虫咬伤。用法用量:种子3~5钱;茎、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金花豹子(《百草镜》),金豆子(《纲目拾遗》),羊角豆、野扁豆(《中国树木……...
查看详情 >> -
木豆2022-10-07 19:14:11
中药材“木豆”。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备注:(1)福建地区误以种子作赤小豆用。别名:豆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观音豆(《泉州本草》),树豆(《广西药植名录》)。出处:《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生境分……...
查看详情 >> -
木耳2022-10-07 19:14:11
中药材“木耳”。别名:黑木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用法用量:1~2钱。别名: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出处:《本经》。生境分布: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
查看详情 >> -
条叶垂头菊2022-10-07 19:13:27
中药材“条叶垂头菊”。别名:线叶点头菊。生境分布: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主治高热症引起的急惊痉挛,神志昏迷。用法用量:2~4钱。别名:线叶点头菊。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沼泽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原形态:条叶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茎基部有多数……...
查看详情 >> -
杨梅核仁2022-10-07 19:13:26
中药材“杨梅核仁”。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柿皮2022-10-07 19:12:04
中药材“柿皮”。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贴疔疮、无名肿毒。出处:出自《滇南本草》。生境分布: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
查看详情 >> -
桃儿七2022-10-07 19:11:31
中药材“桃儿七”。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心胃痛,风寒咳嗽,月经不调,解铁棒锤中毒。用法用量:1~2钱,水煎或泡酒服。别名:奥莫色、鸡素苔、铜筷子、小叶莲、鬼打死、鬼臼、羊蒿爪。出处:本品公元710年以奥莫色(Omose)之名载于《月王药珍》。表明桃儿七药用已有较长历史。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 -
桃儿七果2022-10-07 19:11:31
中药材“桃儿七果”。别名:墨地、八月瓜、鸡嗉台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草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桃儿七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茎粗壮,侧根多数,长15cm,直径23mm,外表浅褐色或棕褐色。茎单一,基部有2个膜质鞘。叶23,生于茎顶,具长叶柄;叶盾状着生,直径约2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