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花猪母菜2022-10-07 18:58:46

    中药材“白花猪母菜”。别名:蛇鳞菜、白线草。性味:微甘、淡,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用于痢疾,目赤肿痛,丹毒,痔疮肿痛;外用治象皮肿。用法用量:0.5~1.5两。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蛇鳞菜、白线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及沙滩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云南。原形态:匍匐草本。节上生根,多少肉质,无毛,体态极像马齿苋。叶……...

    查看详情 >>
  • 王母钗2022-10-07 19:01:04

    中药材“王母钗”。别名:碱草、五粒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中、水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南及山西、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异型莎草,一年生草本,高1060cm。须根多数。秆丛生,扁三棱状,光滑。叶基生,短于秆,宽25mm。叶状苞片线形,23,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少有复出,辐射枝39,最长约2.……...

    查看详情 >>
  • 牛肠2022-10-07 19:03:22

    中药材“牛肠”。出处:《本草蒙筌》。功能主治:《本草蒙筌》:...

    查看详情 >>
  • 海萝2022-10-07 19:05:37

    中药材“海萝”。别名:鹿角菜、鹿角、猴葵、纶、赤菜、牛毛菜、毛毛菜、红菜、胶菜、红毛菜、石花菜。出处:1.《食性本草》鹿角菜条载:“出海州,登、莱、沂、密州并有。”2.《品汇精要》始载其形态:“鹿角菜,茎长二三寸,红紫色,生海中石上,其茎中空而多歧,形类鹿角,故以名之。海人采鬻以作蔬茹,今笔家煮以制笔,盖取其粘滑而不散乱也。”3.《纲目》亦载:“鹿角菜,生东……...

    查看详情 >>
  • 水榆果2022-10-07 19:08:01

    中药材“水榆果”。别名:糯米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较阴湿的山谷、杂木林或石缝中。分布浙扛、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原形态:水榆花楸,又名:枫榆、千筋树、黄山榆、水榆。 落叶乔木,高5~20米。树皮光滑,灰色;小枝无毛或稍有柔毛,亦褐色。单叶互生;质薄或略为草质……...

    查看详情 >>
  • 榆拟层孔菌2022-10-07 19:10:05

    中药材“榆拟层孔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其他阔叶树树干基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子实体木栓质至木质,无柄,有时基部下延。菌盖半圆形、扇形至半球形或不规则形,宽可达30cm以上;盖面黄白色至淡黄褐色,平滑,无环纹,有不规则的环沟;盖缘薄或稍钝,波状,稍下弯。管口面淡红褐色、淡黄色至……...

    查看详情 >>
  • 柠檬2022-10-07 19:12:23

    中药材“柠檬”。别名:黎檬。性味:果:酸、甘,平。 根:辛、苦,温。功能主治:果: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用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欲不振,维生素丙缺乏症,中暑烦渴。 根:行气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痛,疝气痛,睾丸炎,咳嗽,支气管哮喘。用法用量:鲜果0.5~1两。根1~2两。别名:黎檬子(《东坡志林》),黎朦子(《桂海虞衡志》),黎檬子(《岭外代答》),宜母子、里……...

    查看详情 >>
  • 山楂根2022-10-07 19:19:12

    中药材“山楂根”。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寻骨风2022-10-07 19:21:26

    中药材“寻骨风”。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归经:归肝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此外,本品内服还可……...

    查看详情 >>
  • 大白杜鹃2022-10-07 19:23:43

    中药材“大白杜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3600m的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原形态:大白花杜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8m。小枝粗壮,无毛,幼枝绿色,初被白粉。叶簇生于枝顶;叶柄长1.53cm,粗壮,上面近平坦,具槽;叶片厚革质,长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凸……...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