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钝叶草2022-10-07 18:35:33
中药材“钝叶草”。别名:薏米草、鸭口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100m以下的湿润草地、林缘或疏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钝叶草,多年生草本。秆下部匍伏,于节处生根向上抽出高1040cm的直立花枝。叶鞘松驰,通常长于节间,压扁面于背部具脊,常仅包节间下部,平滑无毛;叶舌极短,先端具白色短纤毛;……...
查看详情 >> -
野棕2022-10-07 18:37:22
中药材“野棕”。别名:山棕。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竹林边。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双籽藤,又名:双子棕。 灌木状,茎具棕衣。叶大,顶生,不等的羽状分裂,小叶少数,菱形,下面灰白色,边缘啮蚀状,叶脉扇状。肉穗花序由叶丛中抽出,佛焰苞多数,花单性,稍大,黄色;雄花花萼杯状,3裂,花瓣革质,雄蕊10~30;雌花近球形,萼片圆形,花瓣厚,……...
查看详情 >> -
豌豆七根2022-10-07 18:39:44
中药材“豌豆七根”。别名:白三七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山坡沟边阴湿岩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菱叶红景天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全株无毛。根颈肉质,肥厚,褐色,被有披针状三角形鳞片。茎直立,单一或成丛,淡绿色。叶3片轮生,无柄;叶片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长13cm,宽0.82c……...
查看详情 >> -
蚶2022-10-07 18:42:09
中药材“蚶”。别名: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①魁蚶 贝壳2片,坚厚,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合抱近于球形。壳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壳顶稍接近,背部两侧略呈钝角;腹缘圆,前端短,后端延伸。放射肋宽,平滑整齐,约42~48条,无明显的结节。……...
查看详情 >> -
落叶梅2022-10-07 18:44:31
中药材“落叶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灌丛和林下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原形态:裸茎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615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匍匐生长,其上有小的淡黄白色瘤状突起和枯萎的叶柄残基,须根细而短。茎不分枝,基部略倾卧,上部直立。基生叶为单叶,叶柄成线条状,波状弯曲,长1.512cm;叶片近圆形或肾状圆形,长625mm……...
查看详情 >> -
苦瓜根2022-10-07 18:46:58
中药材“苦瓜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胜红蓟2022-10-07 18:49:22
中药材“胜红蓟”。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查看详情 >> -
红鸡踢香2022-10-07 18:51:51
中药材“红鸡踢香”。别名:金背藤、红面将军、金耳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常绿直立或蔓性灌木,长可达6米。小枝圆柱形,红棕色,密被鳞毛。叶革质;叶形变化较大,自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钟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上面……...
查看详情 >> -
粟米草2022-10-07 18:54:10
中药材“粟米草”。别名: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塞鼻或敷患处。备注:(1)同属植物簇花粟米草(米碎草、圆根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M. spergula L.]与上种同等入药。别名:地麻黄……...
查看详情 >> -
石草鞋2022-10-07 18:56:30
中药材“石草鞋”。别名:铁草鞋、铁足板。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0.5~1两。别名:铁草鞋。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地区。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长1~1.5米。茎匍匐,具不定根,密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