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儿草2022-10-07 18:49:23

    中药材“胖儿草”。别名:黑脚杆。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健胃,利湿,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黄疸。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炖五花肉服,食肉汤喝。别名:黑脚杆(《四川中药志》)。出处:《峨嵋药植》。生境分布:生于缓坡树林下阴湿处。原形态:草本,高可达20~30厘米。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披针形,长1~5厘米……...

    查看详情 >>
  • 纤毛婆婆纳2022-10-07 18:51:52

    中药材“纤毛婆婆纳”。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肝炎,胆囊炎,风湿痛,荨麻疹。用法用量:1~3钱。别名:八夏噶(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田野。分布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柔毛。茎直立细而坚挺,多不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5~1厘……...

    查看详情 >>
  • 粟米2022-10-07 18:54:11

    中药材“粟米”。别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黄粟(《陆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别录》。生境分布:我国北方广为栽培。原形态:粟(《尚书》) 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25~……...

    查看详情 >>
  • 石芥菜2022-10-07 18:56:31

    中药材“石芥菜”。别名:龙骨七、石格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海拔21004400m的高山山沟、草地和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紫花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状茎细长呈鞭状,匍匐生长,须根短而少。茎单一,不分枝,基部倾斜,上部直立,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有少数柔毛。奇数羽状复叶……...

    查看详情 >>
  • 白芍2022-10-07 18:58:54

    中药材“白芍”。别名:芍药。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 微苦、酸。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润后放……...

    查看详情 >>
  • 玉蝉花2022-10-07 19:01:11

    中药材“玉蝉花”。别名:土知母。出处:始载于《植物学大辞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河岸的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浙江等地。原形态:玉蝉花 多年生草本,高4050cm。基部有黄褐色叶鞘残留的纤维。根茎粗壮斜伸;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片条条,长2080cm,宽512mm,先端急尖,全缘,基部鞘状。花葶高40100cm,有1……...

    查看详情 >>
  • 牛目椒2022-10-07 19:03:29

    中药材“牛目椒”。别名:白节藤、九牛入程、扣带锁红、牛目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2.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1.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常变态为成对的螺旋状曲钩。叶对生;叶柄长24mm;叶片近革质,长椭圆形至窄……...

    查看详情 >>
  • 水冬瓜花2022-10-07 19:08:08

    中药材“水冬瓜花”。别名:接骨丹花。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树皮灰色;老枝黄灰色,有长椭圆形皮孔及半环形的叶良,贿部宽,白色。叶互生;叶柄长2.58cm,基部扩大成鞘包于枝上;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615cm,宽5.515.5cm,有裂片57,近基部的裂片较小,掌状叶脉57条,达于叶缘,在两面均凸起。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不垂,雄花……...

    查看详情 >>
  • 椿叶2022-10-07 19:10:12

    中药材“椿叶”。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性味:苦,平。 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柯树皮2022-10-07 19:12:29

    中药材“柯树皮”。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丛林间。分布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 常绿乔木。树皮青灰色,光滑:嫩枝被黄褐色柔毛,后渐光滑。叶互生,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尾状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光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