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石草果2022-10-07 19:31:01

    中药材“兰石草果”。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功能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

    查看详情 >>
  • 云南小阴地蕨2022-10-07 19:33:27

    中药材“云南小阴地蕨”。别名:蕨叶一枝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茎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较细长的肉质根。营养叶长2435cm,柄长1018cm,宽34mm,基部托叶状的苞黑褐色,长约2cm,露出灰白色绒毛,并沿柄向上分布,早落;叶片为五角形,长1……...

    查看详情 >>
  • 一把蔑2022-10-07 19:35:48

    中药材“一把蔑”。别名:乌蔹莓。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原形态: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色,表面黄色腺点,韧皮纤维长而结实,可成束撕开;小枝红色,无毛,有多数白色皮孔;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或分枝。叶为鸟趾状复叶;7小叶,总叶柄长约6.5cm,疏被皮孔;中央小叶狭椭圆形,……...

    查看详情 >>
  • 鸭跖草2022-10-07 18:28:33

    中药材“鸭跖草”。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性状: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

    查看详情 >>
  • 鳝鱼血2022-10-07 18:29:45

    中药材“鳝鱼血”。出处:《本草拾遗》。归经:《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
  • 长叶丹参2022-10-07 18:34:27

    中药材“长叶丹参”。别名:对口元宝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800m的山坡林缘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原形态:舌瓣鼠尾草,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cm。根纤维状,密集。茎钝四棱形,棱上略被小疏柔毛。叶有基生叶及茎生叶,基生叶具长柄,柄长23cm;茎生叶约3对,下部一对具长柄,长达3cm,向上变短,最上一对具短柄或无柄;上部叶披针形,长2……...

    查看详情 >>
  • 钝齿铃子香2022-10-07 18:35:35

    中药材“钝齿铃子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河谷地区干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钝齿铃子香,小灌木,高12m。茎密被短柔毛,多分枝。单叶对生;叶柄长1.52cm,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可达8cm,宽达5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聚伞花序;苞片叶状至线形;花萼钟状,萼齿5,宽……...

    查看详情 >>
  • 野棉花2022-10-07 18:37:25

    中药材“野棉花”。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内服宜慎。功能主治: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捣烂敷大椎穴治疟疾;灭蝇蛆。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备注:(1)过量服用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别名:满天星(《滇南本草图说》),清……...

    查看详情 >>
  • 象头花2022-10-07 18:39:47

    中药材“象头花”。别名:红南星、母猪半夏、大半夏、独叶半夏、小独脚莲。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散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胃痛,乳腺炎,疮疖肿毒,颈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分,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母猪半夏、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红南星、大半夏、狗爪南星、岩半夏、野芋头、南星、野磨芋、三不跳。出处:本品始载……...

    查看详情 >>
  • 蚱蝉2022-10-07 18:42:12

    中药材“蚱蝉”。别名:鸣蜩(《诗经》),蝒、马蜩(《尔雅》),螃(《方言》),鸣蝉(《唐本草》),秋蝉(《圣惠方》),蜘蟟(《七修类稿》),蚱蟟(《中药志》),知了(《江苏药材志》)。出处:《本经》。生境分布:成虫多栖于柳、插、枫杨及苹果、梨、桃、杏等阔叶树木上。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雄虫体长而宽大,长4.4~4.8厘米,翅展12.5厘米,雌虫稍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