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柰2022-10-07 19:19:23

    中药材“山柰”。别名:三藾、沙姜、山辣。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8~9月开花,穗状花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果实为朔果。性状: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

    查看详情 >>
  • 密花美登木2022-10-07 19:21:37

    中药材“密花美登木”。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分布广西。原形态:密花美登木 灌木,高至4m,枝刺粗壮。叶互生;叶柄长812mm;叶片纸质,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124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而钝,基部窄楔形,近全缘或有极浅疏齿,常上下波曲。叶柄、叶脉及幼枝均带紫红色。圆锥花序丛生,总花梗不明显;花小,萼裂片5,花瓣5,雄蕊5,心皮……...

    查看详情 >>
  • 团叶槲蕨2022-10-07 19:26:10

    中药材“团叶槲蕨”。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001700m的密林中树干、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50100cm。根茎横生,粗810mm,肉质,顶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基部阔卵形,盾状着作画,先端长渐尖成尾状,边缘有睫毛。叶二型;营养叶无柄;叶厚纸质,……...

    查看详情 >>
  • 华鹅耳枥2022-10-07 19:28:26

    中药材“华鹅耳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阴坡或山谷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褐色,有鳞片状浅裂;小枝赤褐色,有光泽,具黄色圆形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6cm,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具尖细锯齿,侧脉1724对;在嫩枝、叶柄、叶下面、……...

    查看详情 >>
  • 兰花参2022-10-07 19:31:04

    中药材“兰花参”。别名:土参(《滇南本草》),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质问本草》),娃儿草、乳浆草(《植物名汇》),蓝花参、蓝花草(《滇南本草图谱》),拐棍参(《滇南本草》整理本),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四川中药志》),鼓捶草(《重庆草药》),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闽东本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贵州民间药物》),寒草(《福建中草药……...

    查看详情 >>
  • 二色内风消2022-10-07 19:33:30

    中药材“二色内风消”。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理气活络,健脾。主治劳力过度,四肢酸麻,胸闷,胃口不好。用法用量:根、藤5~8钱,果3~5钱。别名:两色五味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香苏子、北五味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日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向阴杂木林下、山坡林缘或路边灌木丛中。分布浙江、安徽。原形态:落叶攀援状灌木,高3米左右。……...

    查看详情 >>
  • 一味药2022-10-07 19:35:50

    中药材“一味药”。别名:野槐树(《植物名实图考》),野蓝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狼牙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皂角、铁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紫花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目山药植志》)。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湖……...

    查看详情 >>
  • 鼠矢枣2022-10-07 18:24:57

    中药材“鼠矢枣”。别名:长叶绿柴、山黄、糯米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山坡、路旁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原形态:猫乳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9m。幼枝绿色,被短柔毛或密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6mm,被密柔毛;托叶披针形,长34mm,基部与茎离生,宿存;叶片倒卵状长圆形、……...

    查看详情 >>
  • 麻花2022-10-07 18:27:19

    中药材“麻花”。别名:乌麻花(《千金方》)。出处:《别录》。毒性: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毫克/公斤):42.5(静脉注射)、455(腹腔注射)、482(灌胃);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则分别为:28.6、373及666。中毒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反射亢进,继之发生抑制,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困难,以至死亡。死后解剖发见肺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化学成分:雌花花穗分……...

    查看详情 >>
  • 鸭舌草2022-10-07 18:28:35

    中药材“鸭舌草”。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鸭舌条、小箭、水充草。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等症。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