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厚朴2022-10-07 18:37:34
中药材“野厚朴”。别名:土厚朴。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优昙花,云:...
查看详情 >> -
谷芽2022-10-07 18:39:55
中药材“谷芽”。别名:粟芽。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谷芽: 除去杂质。 炒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
查看详情 >> -
蚌粉2022-10-07 18:42:21
中药材“蚌粉”。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参见...
查看详情 >> -
菱茎2022-10-07 18:44:44
中药材“菱茎”。出处:《本草推陈》。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1.5两。外用:捣烂敷、擦。别名:菱草茎。出处:出自《本草推陈》。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叶绿素,生自茎节,羽状细裂。茎细长,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叶集生茎顶,成莲座状,菱状三角形,长2.54cm……...
查看详情 >> -
苦参实2022-10-07 18:47:10
中药材“苦参实”。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4.76%;另含少量金雀花碱。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肾炎草2022-10-07 18:49:34
中药材“肾炎草”。别名:杏叶兔耳风。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叶根生,倒卵状椭圆形,长6~40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锯齿,基部下延,两面被灰黄色绒毛。头状花序排成穗状,有管状的两性花3~4朵;总苞圆柱形,苞片硬,极不相等;花托秃裸。瘦果有线条。种子有翅状冠毛。性味:微苦……...
查看详情 >> -
红辣蓼2022-10-07 18:52:03
中药材“红辣蓼”。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马蓼、辣椒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生于近水边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散布腺点及毛茸。茎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红色,节膨大。叶……...
查看详情 >> -
石筋草2022-10-07 18:56:43
中药材“石筋草”。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生境分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酸,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利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尿闭。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泡酒服。别名:石稔草、石头花(《广西药植名录》),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白珠树2022-10-07 18:59:04
中药材“白珠树”。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寒疼痛。风寒感冒。用法用量:3~5钱。别名:老虎尿、老虎面、满山香、牛头药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灌木丛中,喜砂质壤土。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
查看详情 >> -
獭四足2022-10-07 19:01:21
中药材“獭四足”。别名:獭爪(《饮膳正要》)。出处:《别录》。功能主治:①《别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