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猪栗2022-10-07 18:59:07

    中药材“白猪栗”。别名:滇锥栗、椎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高2025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幼枝无毛,有时有粉白色鳞秕。叶互生;叶柄长1.52.5cm;叶片硬革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3.……...

    查看详情 >>
  • 猫须草2022-10-07 19:01:25

    中药材“猫须草”。别名:肾茶、猫须公。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用法用量:1~2两。备注:(1)海南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Sun]与上种类……...

    查看详情 >>
  • 牙痈草2022-10-07 19:03:42

    中药材“牙痈草”。别名:破布草、破布粘、大号疟草、一条龙、母一条根、半边龙。出处:福建。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村边砂质土壤。分布福建、广东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原形态:二年生直立草本,被硬粗毛。单叶互生,阔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下面具有粗而显明的叶脉,两面均被粗毛,全缘。蝎尾状总状花序;花白色或蓝色、或篮色中间带红;无苞片;萼片5深裂;花冠管短,喉部……...

    查看详情 >>
  • 椰子2022-10-07 19:10:25

    中药材“椰子”。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果肉汁:补虚,生津,利尿,杀虫。用于心脏病水肿,口干烦渴,姜片虫。 果壳:祛风,利湿,止痒。外用治体癣,脚癣。用法用量:椰汁或椰肉适量;外用椰壳放炉上烧,用碗覆盖收集其蒸气,冷凝得馏油,加30%酒精混合后涂患处。备注:(1)生长9个月的椰子,曾取汁试用于临床,紧急时作为静脉输液的代用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

    查看详情 >>
  • 枸橘核2022-10-07 19:12:44

    中药材“枸橘核”。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柠檬烯0.09% 、欧芹属素乙0.02%和少量佛手柑内酯,以及蔗糖、β谷甾醇。还含脂肪油1.9%,其中的脂肪酸组成是棕榈酸19.1%、硬脂酸2.3%、亚油酸42.6%、油酸20.3%、亚麻酸7.6%,尚含四烯型脂肪酸1.6%等。又含独活素、酸橙皮油素和6甲氧基酸橙皮油素。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旱荷叶2022-10-07 19:15:02

    中药材“旱荷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高山草坡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毛裂蜂斗菜 多年生草本,花茎高达60cm。全析被较厚的蛛丝状白绵毛。叶基生,有长叶柄,叶片肾形,长810cm,宽812cm,先端圆形,基部耳状心表,边缘齿状,上面被疏绵毛,下面被较厚的蛛丝状白绵毛,具常状脉,于花后出现。花雌雄异株;花茎从根茎部抽……...

    查看详情 >>
  • 常山2022-10-07 19:17:17

    中药材“常山”。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无臭,味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炮制:常山: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浸泡,……...

    查看详情 >>
  • 山佛手2022-10-07 19:19:33

    中药材“山佛手”。别名:小桔公。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灌丛、疏林湿润处或山谷溪流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浅裂锈毛莓 攀援灌木,高达2m。小枝、叶上面脉上和下面、叶柄、托叶、花序、花萼均密生锈色柔毛,散生少数皮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7cm;……...

    查看详情 >>
  • 家麻树2022-10-07 19:21:47

    中药材“家麻树”。别名:家麻桐、九层皮。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坡地或栽培于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岂有此理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家麻树 乔木,小枝粗壮。叶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通常长2023cm;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5mm,被毛;小叶79片;小叶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923cm,宽4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查看详情 >>
  • 大山黧豆2022-10-07 19:24:03

    中药材“大山黧豆”。别名:茳茫香豌豆、山豇豆。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功能主治:镇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及痛经。用法用量:0.4~1两。别名:茳芒山黧豆、大豌豆。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原形态:茳芒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高80……...

    查看详情 >>